第78章(第10頁)

  小吳提了張大大的告示紙,站到了縣丞面前。縣丞等幾個識字多的一眼看過,都吃了一驚:“這……大人!”

  祝纓道:“念。”

  縣丞的嗓音帶點顫,念着告示上的文字。字是祝纓寫的,内容總結起來一句話:大家的好日子來了,縣令大人給大家發錢了。

  這事兒祝纓幹得極熟,在大理寺她幹的就是給大家按着等級發額外的補貼,如今不過是重操舊業。除了福祿縣現在還沒有大理寺富裕,數目少些,物産、需求與京城也稍有區别,并沒有新的難題。

  小吳樂呵呵地理着告示紙給縣丞念,心道:往常總聽爹和姐姐姐夫回家說又有好事了,現在也輪到我了!

  想一想,又有點擔心:福祿縣窮,祝大人這麼個發錢法兒,能吃得消麼?她自己不過日子了嗎?

  他這裡患得患失,祝纓那裡已經把話說透了。

  祝纓道:“福祿縣窮些,大家夥兒的生活都不寬裕,想要家裡過得好些,就不得不自己另想辦法。你們能想什麼辦法呢?就過是借着手裡那點便利。說出去不好聽,拿到手的又少,當面得意,背後被戳脊梁。如今這個不用你們自己操心了。”

  已有人心中感動了。

  祝纓話鋒一轉:“不過,拿了我的錢,就不能再刮那些苦瓤子的油水了。叫我發現了,必不輕饒。”

  “是!”

  “以後,每天早上應卯之後都過來集合,我親自分派每日事務。”

  “是!”

  祝纓也知道,這其中大部分人拿了她的補貼,是比自己盤剝百姓、敲詐商戶劃算的。但是,對于另一些“本事大”的人來說,不讓他去賺黑心錢,是真的會虧的。對這些人祝纓也不打算慣着,她還缺隔三差五送上門來立威的呢。

  大部分人能做得差不多,她也就滿意了。世上哪有什麼一勞永逸,總有人需要随時補一頓揍。

  訓話的最後,祝纓說:“都打起精神來,把今年的賬對齊了,做好了!”

  “是!”

  祝纓的告示紙上,不但寫了待遇分級,還寫了各種補貼的分發日期,有的按年、有的按季、有的按月。又有一些因事而發。一看就是很實在而非空口許諾。

  祝纓也沒想耍他們玩。她現在又不用跟别人報賬,自己手裡就管着全縣的錢糧,方便得緊。

  官吏們興奮地散去,有人想:這下好了,家裡可以過得很安逸了。

  另有人想:我從縣衙裡拿一分錢,私下再收一些又怎麼樣?隻要不叫你知道……

  …………

  公布完了事兒,祝纓又留下縣丞、祁泰等人來,與他們議接下來的事——稅收、水利、工程、來年預算。

  南方秋收早,賦稅進京得也早。祝纓六月初才到的福祿縣,所以她明智地放棄了中途插手本年度各項縣内經濟計劃,隻要它今年還能正常運轉就行。她先攢個局、攏點人,将治理縣政的重點放到了來年。

  逋租清了,今年的稅一準兒能足額完成,這在明面上報上去不顯什麼,但是她之前寫過幾封信給政事堂,她這暗中的功夫,一定會讓該知道的人知道。她覺得這樣也不虧。

  一個縣令的一任也就三年,今年已經這樣了,來年就很重要了。

  祝纓并不因到任時間晚而加緊了刮地皮,反而願意分薄一些她作為地方主官能獲取的錢糧财物給手下官吏,好讓大家好好幹活。拿了她的錢還不好好幹,她就拿這些人來當刑名上的政績。橫豎她是不虧的。

  秋收之後,普通百姓仍然是無法休息的,他們雖不種田了,還得勞作。秋收之後,按照慣例,就是征發徭役了,趁着冬天枯水期維修水利灌溉工程之類。能在秋收後征發的,都是體恤百姓的好官了。有些人,甚至會在這邊農忙的時候,那邊抽調人手幹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修個官舍之類。

  修官舍尚且算是正事,還有一些官員幹脆就是召了百姓來為他做私事。

  祝纓計劃等到秋收之後,再按戶抽丁,将縣裡的幾處大的灌溉用渠清淤深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