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6頁)

  這孩子有點緊張,結結巴巴地說:“是、是。”

  “知道什麼是鸠杖嗎?”

  這孩子張了張口,緊張得腦子裡一片空白。祝纓道:“趙蘇,你告訴他?”

  趙蘇道:“據《後漢書》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鸠鳥之為飾。是尊老敬老之意。”

  祝纓指着老者問村長:“他是你同族?他多大了?同族有相幫之義,他一孤寡老人,你叫他去擡石頭?混賬玩藝兒!”

  發作完了卻又安排村長接着幹,讓他的小兒子:“不是讀書麼?幫你父親把賬記好!”接着慢慢告訴他們,七十歲的老人是有優待的,是可以不納稅、不服役的,活到八十歲,免除他一個兒孫的徭役,為的是這個兒孫可以侍奉這位老人,九十歲,免倆。

  祝纓說完,歎了一口氣:“咱們走吧。”

  今天這事兒辦得,她自己都憋氣。但是換掉一個村長是沒有用的,下一個村長如果想幹下去,要麼是一個同樣家裡有好幾個兒子的,要麼就得特别精明機敏能治得了全村的——有這樣的人,祝纓就給薅縣城去幫忙了。

  末了,還得這貨來接着幹。她也隻能打這混賬一頓,讓他皮緊一點。

  趙蘇目睹此事,心道:尊老敬賢倒是禮儀之邦的朝廷命官該有的樣子了。

  ……

  祝纓又接着巡視了一些工地,也有突襲的,也有按着正常的日程走的。遇有錯誤也都糾正,多半是像那挨了打的村長一樣,還沒來得及幹點大的就被按住了。祝纓也不客氣,一路打了回來。

  沿途緊張得要命,她的臉上也看不出生氣的樣子,依舊平靜,該吃吃該睡睡什麼都沒受到影響。遇到幹得好的,她自己出錢獎勵村長裡正。

  天氣轉冷的時候,她回到了縣城。

  趙蘇騎着馬跟着她的身後,心中也有點好奇。一路行來,各鄉間都有了些變化,真是換一個好官,各處都能看到新意。他到過縣城,想知道縣城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

  還沒進城,田間就有人跟祝纓打招呼,也有叫“大人”的,也有叫“郎君”的,也有叫“大官人”的。祝纓也對他們或點頭、或揮手緻意。

  到了城門口,守城卒笑着迎來:“大人回來了!”

  趙蘇看這守城卒的樣子,不全是谄媚,竟有幾分真正的欣喜。一行人進了城,也有路過百姓笑着說:“回來了回來了!”

  進城之後,祝纓就對身後的“父老”說:“有勞諸位一路同行,如今可算是回來了!諸位也都回家歇息吧,等縣學遴選完了,我得了閑請大家吃飯。”

  顧翁等人都說:“我等生長在此,也不曾走遍全縣。這回跟着大人倒是開了眼了,知道自己的家鄉了。”

  說得衆人一笑,難得的和諧。縣城之人也不常見這些人在街上如此和氣地談笑風生,都好奇地看着。

  顧翁等人心情頗佳,這一路來回,雖然趙沣父子受到一些優待令他們小小酸了一點。但是,祝纓一路遇着犯了錯的村長也隻是均等地二十大闆,沒有抓過來站枷,也沒有窮治,還會獎勵忠于職守者,可見不是個酷吏。

  不是酷吏就好啊!

  真要是酷吏,大家也沒辦法。縣令代表朝廷,總不能真的造反。

  他們都放心地回家,趙翁還問趙蘇:“賢侄,到我家去?”

  趙蘇道:“承蒙關愛,家父已有安排了。”

  趙翁遂作罷。

  祝纓聽着了他們的話,就說:“先安頓下來溫一溫書,不必急着走親訪友。”

  “是。”

  祝纓等他辭去,對小吳和童波道:“你們兩個跟趙蘇過去看看,如果沒事就回來,如果他那裡有小糾紛,就幫他壓一壓。”

  “獠女之子”本就敏感就怕有人說閑話,本來是為了安撫,如果人來了受了委屈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