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頁)

  陳相的指導十分及時,他告訴鄭熹:“你今早那樣的公文啊,以後先送給施、王二人看,尤其是施。”

  鄭熹自然要問為何。

  陳相便悠悠地告訴他,自己要漸漸淡出,過兩、三年就上表休緻。鄭熹忙問為何。

  陳相意味深長地說:“人呐,要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我這把年紀,也該退啦。你們這個年紀呢,也不能沖得太厲害。你從小就受人稱贊,人又上進。現在還不到四十歲,你要有多上進呢?”

  鄭熹苦笑道:“學生如今哪裡敢提‘上進’二字?不出差錯就不錯啦。”

  陳相道:“太子就比你明白。”

  “是。太子天縱英明……”

  陳相搖了搖頭,隐晦地指着大殿說:“再上進,就要進那裡去啦!”

  鄭熹蓦地背上生寒,陳相道:“東宮要穩,上什麼進呢?東宮不動,你亂動的什麼?”

  “老師教訓的是。”

  “太沖動了既消耗自己,也讓人擔心。相隔三千裡還要惦記。”陳相老奸巨滑地說。順便告訴鄭熹,東宮兩個惹事的官員,政事堂會出手把人調走。

  鄭熹道:“多謝老師。”

  陳相搖頭:“到時候别罵我就好啦!”

  第二天,政事堂出了一份措施嚴厲的文告,指責東宮某宮員犯法,将人給罷職了。太子上表謝罪,鄭熹也上表謝罪。鄭熹一人寫了兩份謝罪的奏本,心裡卻很明白:政事堂與東宮這樣最好,一旦政事堂和東宮站在了一起,兩處一起玩完。

  鄭熹重新沉下心來,整天與太子一處無所事事。

  ……

  祝纓就心安理得地收了鄭熹送的東西,心道:不拿白不拿。

  她又把陳相的信拿過來仔細地讀了其中關于“東宮”的部分,這一部分攏共隻有一句,實在是看不出什麼來。隻得作罷。

  将信件歸攏,收好、鎖好,祝纓才有閑心去看鄭熹送來的東西。

  過年的衣服不用自己裁了,又有些布匹之類,祝纓對張仙姑道:“你們也該裁新衣服了,我本來想過兩天去州城見刺史大人的時候買些料子回來的,現在有了這個倒省錢了。”

  張仙姑聽到“刺史”,也不看料子了,也不看擺設了,問:“還要見刺史啊?”

  她如今也知道魯刺史不能将祝纓怎麼樣,但是女兒還得去見魯刺史總讓她心裡不太自在。祝纓道:“一年見兩次,算少的啦。他們上進的人,恨不能天天陪着他呢。”

  張仙姑道:“誰愛去誰去!”

  花姐則說:“鄭大人這般客氣,咱們要怎麼回禮才好呢?”

  祝纓也有點愁:“不回是不行的……”她也可以放賴,在京城就放賴的,但是在京城的時候她是拿大理寺的油水補給鄭熹的。現在要怎麼弄?

  刮地皮嗎?

  福祿縣可經不起刮啊!

  張仙姑也愁,問祝纓:“你在大理寺的時候怎麼弄的呢?現在還這麼弄不成麼?”

  祝纓道:“大理寺在京城,取租的房子,租金都比這縣城貴八倍。東西兩市,貴二十倍不止。”

  “那野雞呢?”

  “那就是隻野雞,味兒也比老母雞好,”祝纓說,“再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