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4頁)

  圍的人越來越多,将一些原本不會踏足市集的人也吸引了來。

  趙娘子姑姪倆在縣城已住了些日子了,這縣城在祝纓看來很小,在“小妹”看來也能算得上繁榮了。她覺得自己看得差不多了,這個縣令才不像她姑姑說的那麼“軟和”,一個把全縣的富人都薅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的縣令,他能是個和氣的人嗎?

  這一手可太狠了!

  她裝成十分好奇的樣子,也擠進人堆裡,就站在祝纓的身後,想看看他到底在幹嘛。冷不丁地,那個蹲着吃橘子的縣令站了起來!

  他不但站了起來,還扭過頭來看到了她!

  “小妹”往後一仰,踩到了身後一個人的腳,她說了一句平日不會說的話:“抱歉。”

第138章

風月

  祝纓上下打量了一眼說話的這個姑娘,二十來歲的年紀,濃眉大眼、一頭烏亮的頭發,健康,整個人都帶着一種光澤,一種富足的光澤。

  吃不飽穿不暖的窮人是黯淡的,在他們的身上“一點油水”也沒有并不是形容,而是一種寫實,隻有衣食豐足的人身上才會泛着一點點柔潤的光。稍有點經驗的人看到一個人,大概齊就能“看人下菜碟”了。

  想當年,鄭熹要她當跟班做小吏,有一部分也是依據于此。祝纓是個窮人,但是比村裡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要好看得多,才有個當吏的機會。再難看一點,是連這種機會也沒有的。

  祝纓隻掃一眼就轉過頭去,向四下一抱拳:“打擾諸位父老了,别為了看熱鬧耽誤了生活。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吧,我也這就回去了。”

  又出錢向那對中年夫婦買下他們賣的橘子,這一對夫婦吓得并不敢收。祝纓笑笑:“莫怕,耽誤了你這半天光景,你買賣也不得做。你這一筐我付錢,另一筐付米。”

  她對正往這邊擠市令佐招招手:“你找個人去把曹昌喚過來,叫他拿米來付賬。”

  她本人就在這裡等着,縣城不大,曹昌很快就提着一蒲包的米過來。祝纓又要付錢。

  那男子倒老實,說:“五個錢五十個。”

  然後從筐裡取橘子開始數,曹昌道:“不就是一個錢十個橘子麼?你按斤稱也行啊。”

  “莫打岔,”那男子苦着臉說,“錯,錯,數錯了……”

  也不知道他這個價錢是從哪兒聽來的又或者是哪一輩兒傳下來的。一個錢十個橘子是很賤的價,但是他仍然坐在地上苦哈哈地守了一個上午也沒賣出去。

  祝纓朝曹昌擺了擺手,又蹲了下來。看到她蹲了下來,本來想要喝斥的市令與市令佐等人都閉了嘴。祝纓也慢慢看出來的:這男人伸出一個手掌來。他識數,又不完全識,一個巴掌五個指頭,他有兩隻手,就會數到十。

  數十個橘子,再小心地從祝纓手中拿一文錢放在自己的膝上兜着。再數十個,再取一文。

  周圍的人在圍觀,也有在讨論的,數得他和他妻子兩個人滿耳朵都是嗡嗡聲,他們很小心地從祝纓的手掌中捏出一枚銅錢,生怕不小心碰到了祝纓的皮膚一樣。又怕祝纓嫌麻煩把手掌收回去,畢竟一個人一直攤開了手掌這麼撐着等着也是很累的,兩人眼淚快要掉下來了。

  祝纓的臉有點黑。如果治下的百姓是這麼個識數法的話,治好福祿縣還真挺難的。識字就更是另一個世界的事了。

  她輕聲道:“莫哭,慢慢數。”

  她等到這人數了五十個橘子,拿了五個錢,仍然很耐心地蹲着。筐裡還剩了一筐底,男人把心一橫:“大人,夠了,連筐送您了。”

  祝纓讓曹昌把米給他:“說好的,一筐換錢、一筐換米,這個也給你。”

  男子道:“那、那……筐,這位小哥,你擔上。”連筐也送了。

  祝纓看看自己,到手了兩筐橘子,對面呢?拿了五個錢、二斤米,還白饒兩隻筐。她看看手裡,還剩了十幾文,都放到了這人膝上,說:“我還吃了些呢,都拿上吧,出來賣一趟怪不容易的。”看衣服就知道不是縣城的居民,而是下面的鄉民,挑着橘子趁幾文錢買點油鹽之類,哦,油還不一定買,說不定就是為了一點鹽巴。

  她站起身來,對四周說:“怎麼還在呢?要做買賣的做買賣,要買東西的買東西去吧。我也這就回家吃橘子去了。”

  說完,帶着曹昌回到了縣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