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9頁)

  她還記得陳萌那個經驗,以為前人或許也試過的,但是因種種原因不成功,是以提前并不大張旗鼓,而是私下托的甘澤。甘澤雖是個仆人,但是姨父姨母是地道的農民,曹昌又在自己這裡,他懂種田。

  甘澤也是個妥貼的人,每樣種子都尋了數升,各拿布袋子裝好,再一總裝到一個大箱子裡,搭着載書的便車送到了祝纓這裡。種子的品種有點多,祝纓隻知其中一兩種在京畿的種法,将種子讓曹昌辨認,再問他耕種之法。播種也有早有晚,種子播種前也需要處理,祝纓就先帶曹昌出城,讓他在城外找一找,有沒有合适的荒地。她要親自試種。

  博士在這一天去縣衙,當然是找不到她的。

第140章

春耕

  祝纓帶人在城外轉了大半天才回來,回到縣衙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跟在她身後的人臉上都沒有出城郊遊的興奮,連曹昌都滿眼沉痛。

  關丞等在縣衙裡,看到小吳等人的臉也當沒看到,他還是極有禮貌地跟祝纓彙報一天的工作。并且說了:“博士和助教二人前來求見,等到中午沒等到大人就先回去了。”

  童波躬着身,适時地将二人留下的名帖遞了上來。

  祝纓打開看了一眼,道:“哦,他們倆。”

  關丞問道:“要下官現在将他們二人傳過來麼?”

  祝纓道:“天不早了,算了吧,你也累了一天,甭跑了。”她将這兩份名帖收了下來,心中就多了一件事——找一天去縣學。

  回到外書房将兩份帖子扔給小吳收了起來,祝纓取了一疊紙過來,提筆寫寫畫畫。提筆先簡單畫了一下自己預定的試驗田的位置,第二頁寫一下福祿縣的大緻情況,今天看的田地,以及預備種的谷物等等。

  寫完這兩頁,才對曹昌說:“阿昌,你來說說今天看的田。”

  曹昌一臉灰敗,倒黴孩子也不會吹牛也不敢撒謊,說:“沒種過這樣的地……”

  祝纓道:“這話你在城外的時候已經說過一遍了,我也沒見過這樣的地呢。說你知道的。”

  曹昌今年也不過才二十歲,種地的經驗有,但是在北方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種的,放到福祿縣他也麻爪,白天時已說了無數的不同:氣候、水土、他在本地從來沒見過麥子之類,可能種不活等等。

  現在實在不知道祝纓還要讓他說什麼了!

  祝纓仍然筆走龍蛇,潦草地記着白天曹昌說的兩地之不同之類,轉眼又寫了兩頁紙。要點寫完,見曹昌還沒說話,就提醒他:“說說甘大送過來的那幾袋種子。”

  這個曹昌還是有點熟的,雖然主要種些粟、麥、豆子,其他的雜糧他也見過。便開始說:“小人種過的麥子是兩季,春種旋麥、秋冬種宿麥,旋麥、宿麥也是不同的……”

  又說了他種得比較多的另一種糧食作物——粟。“粟耐旱……”

  又有豆子等等。

  曹昌對自己種得比較多的說得就多,種得少的說了兩句就憋不出下文來了,脹紅了臉站在那裡。祝纓也不去說他,她家這些人裡,曹昌算是最懂種地的了。她便問一些自己想知道的,讓曹昌來答,以填充一些細節。

  譬如“要多久才能收?”“用水比稻子多麼?”“要太陽好麼?”“是不是抽穗時不能下雨?”等等。曹昌也一邊回憶一邊回答,答完了又說:“福祿縣的雨水比咱們家多,還早。播種的時候也得算好了。”

  小吳見天色越發暗了,推開門走出去,就見童波提着個竹籃子走了過來,竹籃子裡放着一堆蠟燭。小吳從中拿了兩支粗的,說:“我拿進去吧。”

  童波問道:“有火折子不?”

  “有的。”

  童波就提着籃子去别處了,縣衙裡的燈火分幾等。比如大門上挂的燈籠也是放個蠟燭。給縣令大人的書房、簽押房得是蠟燭,其他如當值的值房、門房之類地方都是油燈之類。燈油也是有數的,每月領一甕,到時候添着使。

  以前還有拿着個小竹筒、小罐子偷油的,你也偷、我也偷,偷得太多,本來發下來一大甕燈油沒兩天見底了,弄得十分難看。其餘諸如此類的開銷也是不少,什麼紙筆墨乃至掃帚之類林林總總加起來,用得還沒有丢的多。

  去年,關丞向祝纓坦白了自己從中抽取了一筆好處之後,深深地覺得自己一個人背這口鍋太冤枉了!他隻抽了點好處,丢的東西大部分都不是他拿的!于是建議,縣衙的用度,貴一點的比如蠟燭之類都按天發!筆墨之類,按人支領。

  童波先給祝纓這兒送蠟燭,今天是縣尉當值,再去給縣尉那裡也送兩支蠟燭,然後将蠟燭放回。再提着油罐子給各處發燈油。

  小吳拿了蠟燭來将兩支都點上了,祝纓問:“他還是一處一處的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