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6頁)

  祝纓道:“且莫忙着樂。你們回家,想也沒幾個人是要起早貪黑下地幹的,趁這些日子想明白一件事兒——将來的路要怎麼走。”

  祝纓的人生仕途曾有有鄭熹、王雲鶴兩個人指點,他們都代她謀劃過,這兩個人的路子祝纓哪個都學不了。她自己沒有這二人的位高權重,縣學的學生也沒她當年讀書的順溜勁兒,她想先跟學生們攤開了好好談一談,如果他們願意,挨個兒給他們安排一條路。盡量能安排出仕是最好。

  她将學生聚到了縣學的大講堂裡,問道:“你們這一生都有什麼志向?”

  有學生說是要踐行聖人之道的,也有說要造福于民的,也有說要鑽研學問的,還有說要造福家鄉的。而“封狼居胥”、“着朱紫”也是青年們的豪情。

  祝纓聽他們這般有活力,也不嘲笑他們是妄想,而是說:“那咱們就聊聊‘将來’。‘将來’路很長,事很多,要怎麼走?往哪裡走?”

  她立起兩根食指,彎一彎左邊:“有志于學、專好聖人學問。”

  彎一彎右邊:“建功立業,造福于民、封妻蔭子。”

  然後将兩根手指并到了一起,慢慢地說:“兩件事可以同時發生在你的身上,都由你這個人來完成,雖是一個人的事但兩件事不是一件事。”

  “我知道你們心中都有傲氣。你們無論做什麼都該明白一件事兒,求知、做人是貫穿終生的。不是說選哪一門就定了終身的。你就一輩子都是聖人門徒或者從此與君子之路無緣了。選了小路,能到地方也是一樣的。反之,選了大路徘徊不前也是無用。”

  她給學生們先慢慢地說了一串,然後才是讓學生們趁春耕放假的時候思考一下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等春耕結束了,告訴她有沒有人想轉科,她好給學生們規劃一下将來的做官之路。如果不想轉科,那就按部就班來,前程如何看各人造化。

  四十個人,以她的想法,什麼辦法都用上怎麼也要推出四、五個出仕的吧?九品也是官兒啊。

  則她對福祿縣也就算能交代了。她還是比較希望有人能夠認清現實,不要死巴着明經、進士不放的。整個福祿縣多少年了,也沒見有能考出去的,可見此路于福祿縣是很不通暢的。她也不打算跟一群鄉紳的兒子死磕,非得把他們人人都送上青雲路——憑什麼呀?!

  “你們想明白了咱們再聊,看看怎麼能把更多的人送出去,也好為家鄉張目。”

  學生們唯唯,此時卻沒有人說自己要轉科之類,他們與他們的家人此前根本沒有經曆或者考慮過“如何出仕”這個問題。整個福祿縣都幾十年沒出人才了,大家都沒這個習慣,更沒經驗。

  于是便左右搖擺。今天想能出仕就行,九品也是官。過兩天又覺得縣學越來越好,實在不舍得放棄時人最追捧的“正途”。上一回看到祝纓,還琢磨着縣令大人此言有理,下一回就覺得自己還是得再堅持堅持。

  祝纓也不催促,如果沒人想改行,能推出一兩個就算不錯了。那也随便他們,路都是各人自己選的。她要再誘導學生轉行,學生該恨她了。

  祝纓打算這也就是最後一次說,這一次如果不聽,她也就隻好拿出考試淘汰的手段,将力氣往尖子生身上堆一堆,争取堆出一兩個走最正經仕途的人了。

  害!我又不指望你們做官來給我擡轎子!她想。

  見學生們一臉的緊張,好像下一刻就要被拖去走其他更不好走的仕途,祝纓搖搖頭,離開了縣學。

  她這一離開,也就意味着春耕放假的令馬上就生效了。大部分學生家裡的“忙”與普通人的忙是兩種忙法。家裡都有功夫問學生:“放假了?為什麼?”

  學生們就把這事兒又說了一回,引得家裡将春耕的心分了一半兒在這件事情上。

  其中最為躁動的便是顧翁,開始覺得“明法科”畢竟不如進士明經,再看祝纓春耕之調度,又回憶她去年做的種種事迹,又覺得明法科不一定可靠,但是“祝纓”是真的可靠啊!

  他便将“縣令大人必有深意,不如聽她的改科”的念頭一轉而為“他們沒甚家财要人養家寒窗苦熬是熬不過去,咱們家卻是不怕的,跟着縣令大人熬一熬又怎樣?你又年輕,咱們家也熬得起!縣令大人總不能輕看了咱們!我看縣令大人是個厚道人,又是個有成算的人,咱們家又不與他作對,他必會給我們一個好結果的。”

  顧同一想也對,便說:“我想也是!京城來的書我還沒讀完、卷子也還沒做完,不試一試不甘心!”

  顧翁道:“男人就該這麼有志氣!”

  祖孫倆的主意就定了。其他人家也有互相悄悄打聽的,顧翁都推說:“不敢妄想。”

  這回連姻親都想罵他:老狐狸!你一定有主意的,你不改,我們也不改!主意定了,他們就自動去找無數借口來堅定自己的念頭。福祿縣越來越好、縣令認真對待學生也是理由之一。

  祝纓又去哪裡知道他們還有這想法?更不明白他們的信心竟是自己給的!她還一面準備春耕,一面等着有人春耕之後向她請教仕途安排呢!

  …………

  春耕才将将開始,趙沣回西鄉一是安排一下自家的春耕,二就是去見舅兄。兒子雖然放假,卻被留在了西鄉主持家務,他與妻子連同侄女一起到了寨子裡。洞主許久沒見女兒,先拉了女兒來看了一回,說:“不錯不錯,回來就好。”

  “小妹”笑道:“我當然是好的,阿爸你别擔心。姑姑和姑父有事兒跟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