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頁)

  看到父母有事兒做,祝纓也高興,問張仙姑:“娘也學會了?”

  張仙姑不好意思:“我就會幾篇,沒全學會呢。”她老人家跳大神時唱歌從來都隻有一個調子,讓她學會十六篇,确實得比較長的時間。

  她又說:“不耽誤你們正事兒吧?”

  小江忙說:“大娘子放心,耽誤不了的,幺妹她們調子學得快些,詞兒她們也慢,還會自己亂填詞呢。。”

  本地之民歌、山歌有些與張仙姑的“神曲”有異曲同功之妙,都是一個譜子自己往裡面編詞兒填進去。也慢。

  祁小娘子道:“不能找些學得快的人一塊兒教麼?”

  祝纓道:“哪有那麼多學得快的人?”

  小江心頭一動,當時沒說什麼。不多會兒要吃午飯了,她要離開,被張仙姑留下來又一道吃飯。能幫她閨女的人,在張仙姑這裡都能得到優待。小江之前也跟張仙姑又吃過幾次,隻是當時祝纓忙外面的事,又去西鄉,并沒有在場。

  吃完了飯,祝纓就往前衙又處理事務去了——各鄉識字碑相繼立起來了,她得評估一下,看看接下來往大些的村落裡立石碑的工程怎麼繼續。以及,流人營也開工有些日子了,她也要及時去巡視一下。

  小江也跟着出來了,她身上有個“差使”張仙姑也就沒在意,自己拿着抄的稿子背歌詞。

  …………

  祝纓和小江出了二門走了幾步,小江看就要拐上大路有人看到了,突然說:“大人,我有個念頭。”

  “嗯?”

  小江道:“我想去那邊柳巷走一趟。”

  “幹嘛?”

  小江道:“咱們都知道的,凡詩詞傳唱,經妓-女的口是最快的。你不提是顧及到我,我卻想把這事兒給辦好呢。她們學得又快,唱得又好聽,沒多久就能傳唱開啦。”

  祝纓道:“那可不一定。”

  “可以的,”小江說,“不用借劉先生的名頭,她們也有人會願意學的。身在賤籍,能識兩個字也能多賣幾文錢不是?這地方不比京城,也沒個人特意的教。我告訴她們對着碑學字,她們學得一準快。”

  祝纓道:“好吧。你既要去,就派個人跟你一同去。再有,去了給我留意一件事。”

  “什麼事?”

  祝纓道:“官-妓、營-妓官府都要抽點兒,我看了縣衙的賬,數目不算很少了。這裡面的經營我不是很懂,我手中事多、千頭萬緒,抽不出空來理會這個。你幫我看一看,福祿縣這裡是怎麼經營的、分哪幾項、什麼人在做。裡面的女娘年歲、身體是否康健,一旦不賣身了,還有什麼技藝、能做什麼營生。”

  小江問道:“您這是要幹什麼?”

  “有點兒想法,幹什麼、怎麼幹得看你打聽到多少消息。你把這些都探聽完了,我再告訴你下一步幹什麼。”

  小江一口答應:“好。”

  她出了縣衙便行動了,她不直接一頭紮進柳巷裡,而是在柳巷的巷口轉悠兩下。然後去集市上“偶遇”個出來買菜的妓-女,在同一個攤子前站住了,借着買菜聊上了。識字碑就在市集外面,兩人挎着菜籃子路過,小江就給這個妓-女順口說了識字碑的事。

  妓-女道:“都說識字碑、識字碑的,識字才能看得懂,我與它相了這麼久的面也不認識得它。”

  小江就說:“有歌呢,你會唱了,照着碑一個字一個字的對着詞兒就認得了。”她說着就哼了一句,然後指着碑說:“第一個字就是‘煌’,第二個也是‘煌’第三個就是‘聖’,就第一篇的字難點兒,後面碑上的字都好記好寫的。”

  妓-女将信将疑,道:“這麼容易?”

  小江道:“嗯。”

  第一天就過去,第二天再買菜,兩人就又聊了一陣兒。過不幾天,這妓-女就跟小江約好了,到河邊小江教她,不用小江去柳巷。

  歌傳得不算快,“歌詞對着識字碑能識字”這個消息倒是火速傳播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