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6頁)

  “哦!族孫。”祝纓想起來了,那位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考上府學的學生也是姓趙,論起來是趙翁的孫輩,可實際上差不多出五服了。但是同姓,又都在一縣居住還能時常見個面,趙翁做壽就能拉上他一起。

  祝纓道:“行,那就去吧。你拿着我的帖子過去說一聲。”

  “是。”

  祝纓又讓家裡給準備三份禮物,一份是給趙翁的壽禮,隻要尋常禮物就行,一般也就是點壽桃燒鵝肥雞之類。另兩份是給學生的,文房四房之類。祝纓一般不大參加鄉紳們的家宴,全縣這些大戶人人做生日她都去,這一年不用幹别的了。

  這次過去是因為趙翁拿族孫說事兒,祝纓過去也是為了表個态。給學生餞行的禮物就得準備了。另一份就順手給甄琦,也是顯得不厚此薄彼。

  日子在三天後,衙門裡不少人都接着了請柬,祝纓就允許大家早半個時辰落衙回家準備。沒接到請柬的人也都跟着歡呼了起來。

  歡呼聲還沒停,趙翁那裡又派人來請,說:“今年六十歲,要大做,街上也擺流水席,路過的都有席吃。”

  祝纓也換了便服,往趙翁家去。在趙翁家,衙裡的官吏到了一些,鄉紳裡的熟人也有不少。

  宅子外面的街上擺了十幾張桌子,上面放着些菜肴,不時撤去殘肴上新。

  祝纓是主賓,她到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到了,趙翁率家人迎接。趙翁身邊站着出了五服的族孫趙振,這孩子也是一臉的懵——之前對我沒這麼好的呀!

  不過祝纓給了他文房四寶,他就高興地接了:“學生一定好好學習,不給大人丢臉!”

  趙翁也不在意祝纓給他多少貴重的東西,一把挂面都行,體面。

  祝纓見席上坐的不止有鄉紳,還有許多縣學生,笑道:“這是都齊了。甄琦呢?”

  趙振道:“給他帖子的呢,他家說已經去府城了。”

  祝纓就不再問了,轉而對趙翁和趙辰的父母說恭喜。又說趙蘇:“你也要努力呀。”

  趙蘇是沒去考的,知道這是場面話,配合着說:“是。兒的功課還差着些,還是跟着義父再學兩年才敢說有把握。”

  縣學生們擠眉弄眼,他們的父母長輩到場的卻都開心。甄琦走了好呀!

  他們看祝纓跟趙翁說話,在底下竊竊私語:“這下大人可有心多管管咱們了。”

  無論學生還是家長,他們都能感覺得到祝纓對寒門學子是有些偏愛的。如果沒有祝纓公開的選拔,不說“獠兒”趙蘇,甄琦不是“獠兒”他一個窮鬼也是沒什麼可能進縣學的。須知縣學當時已然放羊很久了,塞滿了各種想要個好聽頭銜的富家子。

  而祝纓給縣學的許多補貼,甄琦拿的最多。那些補貼對富家子隻能算補貼,卻能讓貧兒沒有後顧之憂。利好誰,他們知道,他們不敢說。

  一個縣令,精力就這麼多,先有一個“義子”要高高捧起的照顧着,再多一個甄琦分了關注,别人能得到的就更少了。這回也有旁人想試試府學,就是有這個原因的——縣令大人心尖上站滿了人,沒地方了。當然也因為祝纓狠抓縣學,大家的學問也都有了長進,也敢試一試府學了。不再跟以前一樣,就隻為混個縣學生的名頭,說親的時候也好聽,到了年載就退回家。

  “縣令大人要是肯管,必是有前途的。多學兩年,把根紮牢了才能有出息呢。不由府裡推薦,有縣裡推薦也是可以的嘛!到了縣裡,還有咱們的事兒,府裡誰認得咱們呢?”他們低語。

  祝纓在趙翁這裡呆得不久,坐不多會兒就離開了。

  次日,便是“還席”的名義,請鄉紳們又一總請了來,這回就純是為了福祿縣的事了。

  祝纓坐在上面,對下面坐得滿滿一屋子的衆鄉紳道:“咱們的事兒耽擱了許久,可得開始了。諸位先看看這個。”

  後面端出一盤子的梨子來,鄉紳們都認得梨,由顧翁問:“大人拿梨子來是什麼意思?分離可不好啊!!!”

  祝纓笑道:“怎麼會呢?梨是秋天的東西,我卻在前天吃到了。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了——存儲。”

  她慢慢地給鄉紳講了兩條财路,第一是“福橘”,這東西她已經開始着手了,在府學考場外就給每個上場的發了一個鐵制的,等到趙振去了府學,就讓他還帶着,慢慢宣揚。等到秋冬橘子上市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些口碑了。

  這是賣“彩頭”的。

  第二是“反季”。她說:“在京城,四季都有鮮果吃,不過有的貴些,有的有錢也買不着,隻供宮中及少數幾家享用。我前天看到這梨子突然想起來這個了,這也是極貴的。京中是有暖室會種些果蔬,量少。不過,好像是可以窖存?那咱們就不止賣一個新年了!”

  顧翁等人都說:“不錯!是有些存儲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