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嘴是不是?幹完了正事給我滾回來貓着!”
“哎。”
…………
第二天,小吳他姐也從大理寺回來,回來也是一通報怨,将蘇匡等人又罵一通:“這下好了,今年過年什麼也沒有了。小祝大人在的時候,這時候各家年貨大理寺都能給發得差不多了,今年先是炭次了一等,後是說以後都沒這一項了。還有過年的肉、米、雞……”
吳氏越數越傷心:“殺千刀的蘇蜈蚣,沒用的左棉花!”又小小聲埋怨了一句窦大理,“也不管管他們。”
小吳聽得一個腦袋兩個大,趕緊跑去守劉松年的門。
劉松年家比王雲鶴家還好進些,小吳起初見門上許多書生等着不得進,他先怯了。不想帖子一投,裡面就有人說:“請進。”
小吳更老實了,進了門腰就一直沒挺直過。禮單奉上了,劉松年看也不看,指着他手裡捧的用布包好的闆子問:“那是什麼?”
小吳道:“我們大人從市集上花一貫錢買的。”
劉松年狐疑地搶了過去,打開一看,道:“這是什麼……哼!一定不是什麼好事。信呢?我看他又要怎麼氣我!”
他将那塊又髒又爛的木闆往漆光閃亮的書案上一放,拿過信來慢慢讀着。臉上的神情越來越生動,最後居然沒罵,隻抱怨了一句:“就知道給我找事兒!你什麼時候回去?”
小吳道:“年後。”
“年後你再過來。”
“是。”小吳猶豫了一下,硬着頭皮奉上了壓軸的禮物,說:“這是我們大人自己做的。”
劉松年又是一搶,打開了一看,竟也沒罵,取了往自己腰上一挂,說:“還算有良心。”命人拿錢賞了小吳。
小吳心說:我今天這是什麼運氣?!
趁着運氣好,趕緊去了一趟左丞家,還是得了個“回京前來一趟,有信要你捎回去”的信兒。胡琏那裡亦如是。
小吳一連幾天總在外面跑,最後去了田罴家、休緻的那個前大理寺老王家,往這兩家又送了點東西。在這兩家,小吳特意背了祝纓的話:“去年才到福祿縣,手頭也沒理會出東西來,今年手頭略松了一點,還請别嫌棄。”
忙完這些就過年了。小吳安安穩穩過了一個年,京城繁華與福祿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過完了年,往這幾處收一收回信,又得一回賞,到了初九這一天,他就與曹昌動身回福祿縣了。去的時候車滿滿的,回的時候除了信卻又沒帶什麼東西,如此反而省了路上的時候,來的時候兩個月,回去的時候一個月多一點就到了。
路上越走越暖和,走到中途,後面又有快馬疾奔超過了他們,揚起的塵土将二人嗆得直罵娘。等二人到了下一個驿站,卻聽到裡面盡是歡欣讨論之事——太子有兒子了!
小吳和曹昌一怔,也都傻笑了起來。東宮有後,于國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兒!
兩人趕路的勁頭更足了。
到福祿縣的時候還沒出二月,二人已将厚冬衣都脫了,隻穿夾衣。福祿縣裡也沉浸在一股很輕松的份圍裡。東宮終于有了兒子,如此偏僻之地的百姓也認為這是件好事。
人們看到小吳和曹昌,也與他們倆打招呼,說:“回來了呀?快些去見大人吧!”
…………
回到縣衙,祝纓正在簽押房裡看賬,蘇鳴鸾和趙蘇都在一旁侍立,祁泰在向她報賬。
過年一波“桔子”賣得還不錯,不算建同鄉會館、修路、修倉庫,錢上隻虧了幾百貫而已。
蘇鳴鸾道:“豈不是白費了這一番辛苦了?”
趙蘇道:“才開始,幾百貫不算虧了。明年就能少虧些,再過兩年,就是穩賺了。且庫裡還有一些,越往後,橘子越貴一些。一春一夏還能有厚利。”
祝纓道:“你們就是這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