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頁)

  ……

  比起這二人,顧家的陣仗就大得多了!

  顧同死勸活勸,才沒讓他們在使者還在福祿縣的時候鬧出幺蛾子。顧翁連秋收的心都沒那麼急切了,熬到了使者離開就大辦了起來。他先去請教關丞,官服要怎麼做,又請教官員的派頭之類。

  回來就打算秋收之後就抽自家佃戶來改房子,家族裡頭一個官兒——往上幾百代攀認的黃帝子孫不算——也不能住得全跟普通人一樣。對了,還得祭祖!得上墳!得請客!啊!族譜上現在就給孫子寫上是官了!

  當然,頭一件事就是放個大炮仗!

  他興沖沖的,很想大花一筆錢。顧同看着很不像樣,拖把椅子往他卧房門口一放,将他堵在了房裡,說:“您要這麼輕佻,就别出門啦!您瞧老師,他老人家是六品,他說什麼了嗎?天子賜绯衣,他天天穿了嗎?咱們這麼個樣子會叫大人看不起的。我接下來還想更好呢!才不想這樣就樂颠兒了。”

  顧翁笑罵一句:“沒大沒小。”可沒拿鸠杖打孫子了,慈祥地看着這個孫子,越看越覺得這孫子是真的可愛哎!

  “行,就聽你的!不過熱鬧也不能少!”

  顧同一攔,顧翁也就是請吃個席——流水席,擺上三天。堪比顧同他爹娶媳婦兒時的場面。顧同的外祖家也來了,與親家一處越看顧同越喜歡。又到處灑帖子。

  顧翁親自将帖子送到了祝纓的面前。

  “沒有大人就沒有老朽一家的今天,更沒有顧同的今天,還請大人賞光。”

  “好,我去。”

  顧翁喜滋滋地道:“老朽就恭候大駕了。”

  祝纓道:“如今顧同有了官身,約束可更多了。家人務必奉公守法!”

  “是是。”

  “高興是高興,正事兒别耽誤,秋收糧稅、宿麥等都不能耽擱。”

  “是是。”

  祝纓看他實在高興,說了估計也聽不進去,不再囑咐。顧翁又去給小吳、祁泰散請柬,他們兩個也說要去。顧翁也是大手筆,知道顧同有了官身,也有一定的免稅之權之後,又往顧同名下劃拉田産、奴婢。還給小吳送一個小厮,給祁小娘子送了個小丫環。

  小吳眼饞有小厮的待遇,一想祝纓現在還沒個這個貼身的小厮呢,有兩個小獠奴,看着又不像是當奴婢的。倆人一間房住着,江娘子有時過來教他們些官話,教他們唱識字歌。

  小吳忍痛,将小厮給退了回去——大人都沒有,我怎麼能有?

  祁小娘子需要一個小丫環,她們寄住在這裡,她雖有時幫廚,家裡一些事情比如漿洗,杜大姐也幫忙幹着。現在不太好意思再這樣了,有些小排場還是需要的,想到杜大姐的事兒,就依杜大姐的故事,跟小丫環簽個契,算長雇。她跟花姐在廚下忙的時候,小丫環也能燒火,家裡的衣服也有人洗了。

  祁小娘子高高興興去顧家吃酒,陪坐在花姐的一下手,跟顧家女眷一桌。

  張仙姑被奉在堂客的首席,左右一片奉承之聲,顧同的母親也管她叫一聲:“伯母。”

  顧翁又怕祝大受冷落,特意讓自己的長子帶着幾個親戚陪祝大。

  祝纓在外面也是被團團圍住,祝纓不喝酒,身邊卻滿是端着酒杯一口幹了喝給她看目光殷切的鄉紳們。他們也有後悔當初沒轉科的,也有暗罵兒子不如顧同機靈直接認老師的。但都覺得,跟着這位縣令,是真有前途,明裡暗裡,都要扯上自家兒子。

  有說顧同:“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大人也不是外人,你去好好招呼你外公,這裡有我們呢。二郎,來。”将自己兒子扯過來捧茶壺随時給祝纓倒茶水。

  也有借趙濟說事的:“大人一來,咱們的好日子就來了,前頭有趙家大郎上京,後頭就有顧家這小官人有了出身,不知道下一位是誰呢?”

  趙沣心中微酸,本來他是頭一份兒,不說妻子那頭的關系,就說自己兒子,也是被祝纓送進京的。趙蘇進京之後也有兩封書信回來,詳述京城見聞,雖是報喜不報憂,也透露出京城中确實有能人,自己以前是把很多事情想得簡單了,又盛贊了祝纓對他确實不錯等等。說自己進了這學校,以後出來做官也是比較順利的,但是,現在還是學生,沒有官身。

  顧同個後來的!現在就是官了!

  趙沣心裡一時覺得自己兒子那樣才更有前途,一時看顧同穿官衣的樣子有些不甘。勉強笑着,說:“咱們何必亂猜?隻聽大人安排就是。”

  鄉紳們順着這句話往下,盼着做官的心思蓋都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