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頁)

  散官嘛,朝議郎,雖然她是個女人,但是世襲的官為防以後蠻夷理解錯了,一切以簡潔為要就這樣了!可給她什麼正式的職官名稱呢?縣令?還是洞主?又或者什麼土司頭領?

  光祿寺道:“何必另立?不是有舊例麼?羁縻州縣也是州縣。”

  祝纓看他們一人一句,比自己說得還利索,也是十分的欽佩——以前你們是怎麼那麼能扯的?!

  這些人還是因為蘇鳴鸾是“蠻夷”,并不在京城,也不會跑到朝廷裡來,本來就不是朝廷管得着的。他們都明白,拿到就算是賺的。不過如果皇帝不着急,他們扯起來就慢了,要求就多了。甚至如果是大軍壓境,有個沒數的要求人家換個洞主、改易風俗再授官,從而惹出新亂子來也是有的。

  祝纓坐着一句話也沒說,他們已然議定,就是個“縣”縣名就用阿蘇家命名,蘇鳴鸾就是縣令了,而朝廷不派其他的官員過去,由蘇鳴鸾自己治理她的轄區。這個縣令以後都不是朝廷指派,而是阿蘇家世襲,但是新的縣令仍然需要向朝廷報備,得到朝廷的敕封才可以。

  此外,蘇鳴鸾每年向朝廷象征性地納米百石、布百匹,有大事要向朝廷奏報。同時要約束族人,不可傷害鄰近州縣的百姓。又重申了之前祝纓與阿蘇家講定的罪犯歸屬問題——誰的歸誰管。在哪兒犯案的歸哪兒管。

  也沒有要求阿蘇家要派質子,但是無論禮部還是吏部都暗示祝纓:你離得近,回去縣學裡多收點阿蘇家的學生,如果有洞主頭人的子女能弄兩個到京城來求學更佳。

  大緻如此。

  半天下來,祝纓沒撈到什麼說話的機會,事情就給辦妥了。

  冼敬道:“那咱們就寫個奏本報給陛下了?”

  衆人都說:“好好!你來你來。”

  冼敬道:“可以,你們要聯名。三郎,那咱們來聊聊宿麥的事兒。”

  衆人一笑,都散去各幹正事去了。

  冼敬将祝纓帶到戶部,兩人喝着茶,冼敬道:“說吧,什麼時候能多給我點租子?”

  祝纓笑道:“今天大人們都好爽快——不是說好了麼?五年不納租的,這才兩年。”

  “哼!都怕陛下真的動怒呢,敢不快麼?——那你也不能太慢了!要快些推進,不然,五年五年的拖,要拖到什麼時候?”

  “都說了,這事兒得冷刺史也跟着出力呢!各府縣之協調,都要刺史府。你就再多等等,你瞧,我現在隻種了全縣三分之二,都是大戶,因為他們随得起種不好的損失。現在種好了,就顯出來是大戶獲利,小戶貧農反而沒得到種麥的好處。大戶已得幾年之糧,貧農一年隻有一季,這時候推廣開來一并征稅,是使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這不是愛民之意,也不公平。”

  冼敬道:“那你快點兒。”

  “隔壁幾個府縣其實也已經有人試種了。”

  “真的?”

  “應該是吧。”祝纓說,她在周圍的府縣有同鄉會館,賣東西、勾兌錢款之外還兼收集一些情報。什麼冒牌的橘子、試種的麥子之類,她都知道一些。儀陽府那兒,項樂家還比較熟,已知有人自己種了。

  冼敬咧咧嘴:“我現在就把冷刺史一并請過來!”

  “好嘞!”

  …………

  冷雲中午喝了點小酒,被薅到戶部的時候還有點飄。冼敬不大看得慣他這個樣子,先命人沏了酽茶給他醒酒,接着拿出輿圖來擺在他的面前,繼而對他講宿麥。

  冷雲頭痛欲裂,道:“事情我已經知道了,回去召了各府縣再安排。唔,三郎知道這事的,你同他講。”

  冼敬道:“這可使上下獲益,刺史不該這麼漫不經心。”

  冷雲苦着一張臉,語重心長地道:“侍郎,要放手讓能幹的人去做事。三郎這裡做,有什麼要我出面的就找我,我為他平息紛争不就得了?事必躬親,既累自己,又誤能人。就這樣吧。”

  他竟然說得十分有道理,冼敬一時與他無法溝通,恨不得自己是個吏部尚書給他……等等,如果一地之主官能做到冷雲這樣,竟然還是不錯的?隻要他能選對“能人”。

  冼敬啞然。

  冷雲見他不說話了,拍拍屁股起來,道:“好啦,就這麼講定了。”他拍拍祝纓的肩膀,說:“你隻管放手去幹!不要有那麼多的顧忌嘛!我都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