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彈了一下他的腦門兒:“怎麼這麼大的脾氣呀?府衙六司,朝廷所設,都是歸我管的。什麼拿不拿的,嗯?”
顧同道:“那也得聽上官之命呀!我看了看,這些人,亂七八糟的,說不定還沒我幹得好呢。不不不,我不是讨官兒的。”
“你現在讨也來不及了!我沒想換他們呀。”
顧同張大了嘴:“為什麼?他們的錯就近在眼前,很好的機會了。”
祝纓道:“我一來,就換掉了兩個,如今再換四個?六個全換了?南府之前是犯了什麼大罪嗎?要全都換了?能用則用,畢竟手熟。”
顧同欲言又止,他知道祝纓得做出政績來,政事堂對祝纓的期望是很高的,祝纓的任務也很重。要是手下不和諧,這得要浪費多少功夫?再說了,這幾個人屁-股都不幹淨!這群廢物,給老師提鞋都不配!跟這群廢物在一起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老師不值得更好的屬官嗎?換個好屬官,幹事更快更省力呀!
小吳反而有點理解,他說:“大人在福祿縣的時候也沒有全換的。有點兒小把柄拿捏着,幹活反而勤快。”最後一句他有點心虛,他就是最近犯了好幾回的傻這才老實了的。
祝纓道:“考考你們。”
顧同精神一振。
祝纓道:“縣與府,有什麼區别?就隻看衙門。”
顧同道:“就是,大小?權責、管轄、品階、官吏人數,之類?喔!還有府衙不直接管各地。”
祝纓道:“還有一條。”
“縣衙裡,隻有縣丞、主簿等三、五人是官餘者皆是吏啊!府衙裡,主、副官之外主,六司等皆是朝廷命官。縣衙之内,考核評定皆在我手。府衙裡,有司功專管。當然,主管也有資格評論,終究還要經司功之手。”
顧、吳二人都老實點頭,祝纓道:“既然是朝廷命官,就不能像小吏一樣任由我處分啦!”
顧同趕緊拿出筆來記。小吳跟他學着,也在腰間挂個袋子,也開始記。
祝纓道:“不要落到紙上。有些朝廷會忌諱的事情,都記心裡。”
兩人趕緊收了起來,又豎起耳朵來聽。
祝纓道:“六司都換了,屬官全由我指定?朝廷該先斥責我啦!如果是刺史府,官員的數目更多!哪裡能全由主官自己挑選裁換?得習慣跟不那麼靈便的人打交道,這樣還能安排得來,那才是真的磨練出來了。再說了,南府的官員也沒那麼糟糕,否則也不能撐下來,早出大案了。”
顧同低聲道:“黃十二郎案子也不小呀。”
“所以裘縣令這不是折了嗎?”祝纓說,“至于司功司法,他們平日裡小有訛錯我早有所預料了。真是個能人,除非得罪了朝廷哪位貴人,否則這個地方留不住。”
小吳點點頭,顧同一陣錯愕:“為什麼?”
祝纓道:“你的心裡,自己家鄉是最好的是不是?”
顧同明白過來了,心裡更難過了。
南府這個情況,煙瘴之地本來就偏僻,百姓跟朝廷之間語言還不通暢,道路就更遙遠了,離脫離王化隻是一步之遙。它就不是個官員心目中願意來的好地方!
有志者就算想來,也得有命到這兒才行。所以一般的低級屬官,哪果不是犯了大錯貶官至此,就是由吏升上來的,或者沒背景能力不太強的附近的人比如關丞、莫主簿。
品級高一點的或者是一縣之主官之類,有出身就是官員的人到任。這樣的人,要麼是冷雲這樣的,一來就做高官,要麼是祝纓這樣的,為了有所作為,還得能活着能有辦法幹很多的活。要麼就也是混日子的,比如汪縣令,雖活着但神隐。
當然,有志、有行、有能力的官員不是沒有,問題是一有上面就能看出來,給調走了委以重任了。于是優秀的顯眼被挑走了,不能在本地長留。本地條件不好,大部分人又不肯來,乃至于有補官不赴任的。當地偶然出個人才,又要異地為官。這就沒有大量的優秀的新人來補充,官員整體素質能力上不去。王雲鶴再欣賞之前祝纓的說辭,也還是要以“腹心之地”為要的。
這種情況下,頗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意思了。隻能用他們。
祝纓道:“想明白了?”
顧同認真地點了點頭,道:“老師,南府一定會好起來的,咱們福祿縣會更好!老師有事,隻管吩咐我!”
祝纓道:“當然。不會忘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