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3頁)

  這是不太對的,如果是京城的誰,是會特别的派人來送信或者是借着公文夾帶過來,這些來路都是明确的,項安不至于這樣講,直接報名字就行。而冷雲在州城,離府城比較近,也會直接報自己的來路。

  等拆開了信一看,才知道這是誰。

  祝纓後來返京又再次南下,曾與前丞相陳巒同行過一段時間。在京城的時候陳巒也給了她不少的指點,為她引薦了不少“同鄉”以及陳巒的一些故舊。後來祝纓往南府之外設同鄉會館,出了本州之後第一站也是以陳巒之故舊、同鄉,以及鄭府家的關系為落腳點的。這些人都多少給了她一點幫助,至少沒給她的同鄉會館使絆子。

  今天這一封信是一位同鄉陳知府,陳知府與陳巒同姓卻不是同族,但因是同鄉,于是外人都以為他們是一家人。不過祝纓這樣的“鄉親”卻知道,她們本地的陳姓還會三支呢,各有各的族譜和叙輩份的排序。

  陳知府這些年與祝纓保持着一種偶爾通信的關系,這在大家都背井離鄉隔着幾百裡的距離的情況下就算是親近了。他也給了祝纓的同鄉會館一定的照顧,祝纓也通過同鄉會館送他些橘子、山貨之類,他也會有些回禮。

  以前是祝纓要借他的勢,這封信是陳知府想請祝纓幫個忙。

  陳知府的信裡先是誇贊了祝纓之“年少有為”,年少有為的功績主要是兩點,一個是撫遠夷,一個就是勸課農桑。勸課農桑裡宿麥又是一個突出的點,陳知府也想試種宿麥,這是來向祝纓取經,請求幫助的。

  誠然!祝纓是頭一個大張旗鼓說南方可以種宿麥的,她聰明,别人也不太笨。祝纓勉強說是自己首創,别人看着她幹了,心思也活絡了起來。陳知府就是其中之一,一想自己的地方比南府、比福祿縣還要靠北一點,豈不是更容易種宿麥?又通過一點消息渠道知道,戶部正在推進這個,祝纓似乎還是因為這個跨過了一道最難跨的坎兒,得到了绯衣。

  陳知府也想幹!一則有利于百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二則于自己之政績、升遷也有極大的助力,三則既然朝廷、陛下重視,也可讨一下上頭的歡心。陳相休緻,大家在朝廷最頂尖那一團裡沒了自己人,還是得努力拍别人的馬屁的。

  陳知府與陳萌也算熟人,陳萌在更北的地方,所以陳知府如果想要比較多的麥種,不必幹等着戶部冼敬那裡的分派,也不必自掏腰包,更不用等着祝纓這兒“越種越多”分他一點,跟陳萌勾兌一點也是可以的。

  唯種植一項,南北地氣不同,陳知府也考慮到了,北方的種植經驗或許有不适合南方之處,南府在南方,雖然也隔了幾百裡,到底更近一點。

  陳知府便讨要人情來了。想問祝纓要個種植的法子,能有經驗豐富的老農就更好了,如果再有個幾百石的“南方種出來的”麥種那是最佳。不過陳知府也沒有白要祝纓的東西,還好心提醒了祝纓一下,種子也是會退化的,最好注意一下選種。

  祝纓捏着信回到了前面書房,将信細細讀了一遍。陳知府與她無怨無仇的,她也比較希望能夠推廣宿麥的,又想到了冼敬,她更加願意幫陳知府這個忙。不過陳知府的要求,她還得仔細想一下。

  她先不急着回信,而是對項安說:“你師姐還好嗎?”

  項安心裡震了一下,道:“師姐,小病了一下。”

  祝纓點點頭,項安身上有股藥味兒,項樂好好的,家裡人都好好的,能讓項安照顧而染上藥味的人在南府屈指可數,除非還有她不知道的人,否則答案就寫在項安身上了。

  祝纓道:“要是還不見好,可以跟大姐說一聲。”

  項安道:“是。”

  祝纓又研究那個信,無論是選農夫還是麥種,她這兒都能夠提供,但是都得精挑細選才行。農夫不能性格張狂,陳知府那兒也要優待這些農夫。她斟酌着措詞,寫了一封含蓄的信,然後叫來顧同。

  顧同彼時正在跟彭司士那兒學着核工程,被叫過來的時候腦子還有點懵,祝纓問他:“家裡的地是不是已經稻麥兩季了?”

  他說:“麥子還沒到種的時候呢。”

  說完又改了口:“是,都種上了,肥跟得上,收成還是不錯的。”

  祝纓又問他:“誰是好把式?找兩個合适的,我要用。”

  顧同道:“有的!有的!是要在府城種嗎?”

  “是府城,不過不是南府。”

  祝纓算了一下這筆麥種的數目,覺得問題不大。兩個知府私下的勾兌,問題可大可小,稍稍給點麥種應該沒有問題。她讓顧同回家選兩個願意出趟遠差的農夫,再從衙門裡挑幾個白直,都由丁貴帶隊,給陳知府送過去。再将自己的種麥心得給陳知府譽抄一份——這個活還是顧同的。

  吩咐完畢,下邊縣裡征稅的活也進入了尾聲,幹得快的比如關、莫二人,都提前派人過來知會一聲:過兩天要帶着今年的稅賦到府城來了,準備好倉庫。

  祝纓隻好将蔗糖的事兒暫往一邊兒放一放,再過問下一這個事兒。此事也關系到府衙接下來一年過得是豐是歉,祁泰、小吳都非常的關心,章司馬也早早要了一份府衙與下面各縣之間的分配比例表,将這項工作也記在了自己的本本上。

  今天的收成不錯,府衙所管之糧倉業已準備完畢,南平縣因為近,是最選開始向府衙輸糧的,顆粒也飽滿。莫、關等人也陸續到來,王縣令到得最晚,數目還是整齊的。

  衆人先在府衙碰個頭,将今年主要的任務總結了個清楚,這次去州府繳糧是由祝纓名正言順地帶隊,四個人都非常的放心!往年她隻是個縣令的時候就很不好惹了,這次輸糧一定是非常順利的!

  他們猜測得很對,祝纓這次輸糧也是比較順利的,繳完了糧,他們沒有馬上離開,還是去刺史府拜見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