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10頁)

  祝纓不客氣地說:“我先不去鴻胪,摸摸底再說。我與駱鴻胪的交情不比您,也與冷大人有些不同。過兩天想再見他一次,多少問一問情形。他畢竟身處其中。但是如何做事,恐怕得靠我自己。據我所知,鴻胪攏共兩件大事,請客、吊喪。”

  “噗——”鄭熹一口茶噗了出來。

  祝纓無辜地道:“難道不是?”

  鄭熹一面擦嘴一面點頭。

  祝纓道:“再沒那麼泾渭分明的地方了,兩件差使,兩個少卿。另一個偏偏是沈瑛。”

  鄭熹笑了。

  祝纓又說:“怎麼分工啊?愁。請客,事涉外番,那裡頭什麼商人冒充之類的都有,鴻胪寺自己心裡也清楚,他們隻揀有國書的送到陛下面前,沒國書的、随行的卻也都好好待着。這裡面有厚利。不定連着誰。”

  鄭熹一點頭。

  祝纓道:“再說吊喪,本是件極好的差使,五品以上的喪事都用得着鴻胪。我偏偏不熟這裡面的門道。兩件都是厚利,兩件都牽扯着貴人。您再不給我指點指點,我一頭紮進去非得出事兒不可。您說了安仁殿下,我昨天見了永平殿下,二位生來順遂,人生快意,恐怕不會給我太多的時間,她們要的恐怕是立竿見影就能看到的好事。”

  鄭熹不置可否。

  祝纓道:“陛下調您做京兆,姚尚書掌吏部,鐘尚書掌禮部,禁軍連年調換,驸馬又管鴻胪。他老人家隻要天下太平。”

  鄭熹笑了,十分舒展的,不帶一點戲谑,道:“你看明白了。”

  “看明白的可不止我一個人。”

  鄭熹道:“想知道什麼?”

  “那咱們先從鴻胪家開始?”

  “好。”

  兩人“閑聊”了一整天,午飯都是在京兆府裡吃的。

  ……——

  祝纓泡在京兆府裡請教鄭熹,她對兩位公主的評價不能說高,另一個地方,永平公主對她的評價卻是相當不錯的。

  公主不用上朝,永平公主也不想在家被兄弟們堵着,她跑到了隔壁安仁公主家,婆媳倆一起泛舟說話。

  安仁公主問永平公主:“昨天見着那個少卿了,怎麼樣?”

  永平公主笑道:“滿室美姬,目不斜視,又不飲酒,也沒看出來有什麼失态的癖好。想來與段家的那段恩怨并不怪他。”

  安仁公主也比較滿意:“那是鄭家的事。咱們不管那個,隻要他不胡作非為,将我兒帶壞就好。眼前也看不透陛下要做什麼,隻好自己打算啦!”

  永平公主眉頭微皺:“大娘的親事,三郎家裡又透出意思來了。”

  安仁公主有一點點的煩躁,道:“她才九歲,那些個又看不出前程。”

  “大娘”是永平公主的長女,“三郎”卻指的是永平公主的三哥。永平公主素得皇帝寵愛,她的兄弟們不免有些親上做親的意思。這種聯姻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但是在此時此刻,卻又顯得格外的目的明确。

  永平公主與驸馬共有兩子一女,算起來夠三門親事的。多頭下注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女兒卻隻有一個。

  安仁公主自言自語地道:“不能當未來的皇後,何必現在結親?”

  永平公主道:“要是大哥還在就好了。”

  “唉……他的兒子,年紀倒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