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此時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婚禮。
三月了,正是定好的歧陽王迎娶駱家長女的日子。
郡王娶妻本有規程,派什麼樣的官員為使、出什麼樣的儀仗,新娘子家裡要做什麼樣的準備、有什麼樣的人護送進宮……等等。
新人的服色都是從去年年底開始趕制的。新娘子年紀小頭上的花冠都是特制的,沉重地扣在她的腦袋上。
王妃的禮服繁複而沉重,小姑娘由兩個侍女左右攙扶,領父訓、登車、行到宮中,下車、步行、行禮。到得最後,全靠兩個強壯的侍女把着她的臂膀,方将這場規定的禮儀走完。
京城百官也不得閑。
凡品級夠的、相關的官員,須得先到宮中圍觀盛景。東宮設了喜宴,但是有宮禁,官員們不能在宮中留得太晚。
皇帝事先下了令,不止要宮中熱鬧,永平公主府也得熱熱鬧鬧的,所以要分出一些官員來,必須到永平公主府道賀。連丞相都要到永平公主府喝一杯喜酒。
祝纓作為鴻胪寺的官員,東宮的喜宴她要去,永平公主府的喜酒她更得喝。賓客衆多,公主府做了萬全的準備,史胤使出了渾身解數,隻為将賓客們安排好。
祝纓一踏進府裡,他就迎了上來:“少卿!少卿,有事相托。”
“诶?什麼事?”
史胤道:“少卿請看,這些許多人,我怕照看不周。少卿的位子在那裡,您周圍的人,還請幫忙照看一下。萬一有事,請及時告知我。”又指一個小宦官,讓他跟着祝纓,方便傳話。
祝纓道:“何必客氣?公主家的喜事,還有鬧事的不成?”
史胤道:“您不知道,今天什麼人都有。上面是相公們,那邊是宗親們,您周圍都實幹之才。那一邊,名門公子,旁邊還有些纨绔呢。”他把纨绔二字咬得很低。
總之,平時王不見王的一群人,現在聚齊了!
祝纓道:“好。”
她與小宦官往裡走,果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情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排,周圍都是身份一緻的。王雲鶴就與施鲲、六部尚書之類的人物在一處,劉松年的周圍多清流文士,諸王在一起,祝纓留意到還有許多傳說中的“名門子弟”。她與他們接觸不多。
這些人的家族名滿天下,祝纓卻少與他們打道,這些人看她也如同看“小老頭子”一般。她既不攜妓出遊,也沒有什麼名篇佳作,更沒有潇灑風流的事迹,整天想着做事、升官、撈錢,怪庸俗的。
祝纓隻與這些家族中已經出仕且幹出名堂的人熟悉些,譬如鄭熹之流。
她的旁邊是沈瑛,沈瑛似乎對這樣的場合頗為适應,已與周圍的人喝上了。祝纓看看左右,實在無聊,再看劉松年,好像打算要走了。
祝纓打算過去與他打聲招呼,才走到他的面前,忽然見一個面帶憂色的小宦官匆匆走了過來,到王雲鶴、施鲲席上說了什麼。王、施二人放下筷子,與主人家說了兩句,相偕離開。
祝纓與劉松年對望一眼,劉松年說:“要出事。”
祝纓道:“怕是已經出事了。”
小宦官的臉色很糟糕了,祝纓認得他的臉,他是皇帝身邊的人,藍興的幹孫子。
第312章
翁翁
丞相在哪裡都會是焦點,即使是公主家的喜事,也有許多雙眼睛在盯着他們。兩位丞相離開,馬上引起了一陣議論。許多人都有了與劉松年和祝纓相似的答案——出事了。
小宦官來的時候沒有太多的人注意,等到他站到兩位丞相身邊,與兩位丞相說話,再陪着二人走開,他的身上也聚了許多的目光。小宦官年紀還不大,作戲的本事還沒到家,臉上的表情引起了更多的猜測。其中不乏認識小宦官的人。
難道是皇帝?
永平公主心裡“咯噔”一聲,女兒才嫁,父親萬一再……與她骨肉相連的兩個人現在都在禁宮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