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皇帝庇佑的人了。隻要謹慎,陳放的将來壞不了。同樣的,如果不謹慎,缺點錯處也都擺在了皇帝面前。
陳放問道:“陛下聖體安康麼?”
祝煉搖了搖頭:“眼睛一直沒有好,一直高深莫測。”
陳放點頭,心道:那就是喜怒無常叫人摸不着頭腦。
祝煉道:“老師說,您進京之後哪裡都别去,先進宮。一切事務都要排在陛下後面。”
這話就與陳巒的叮囑合上了,陳放道:“叔父說的是。”
祝煉又告訴他:“之前朝會上毆鬥的事,禁軍也有幾個人被黜了,又換了些新人。您府上的兩位熟人也被調換了。老師說,請您與他們見面的時候留意。”
陳放忙說:“這是自然。”他看了一眼祝煉,決定把一些話親自對祝纓講。他家沒有支使哪個“同鄉”、“故舊”站隊,那些人打群架不是他家指使的,這個得講明白了,絕不能誤會。
接着,祝煉又告訴了他一些皇子之前的事情,包括東宮。皇帝現在面前最主要的是太子和魯王。太子也還過着有點像先太子的日子,不過他主要是挨罵,皇帝罵完他一頓,就會給他多安排一點事情。久而久之,太子也習慣了。不過有歧陽王與駱姳在,倒是比較輕松。
然後祝煉又拿出四份清單給他:“老師說,這一份是現在在京為官的同鄉,這一份是宮中與您職司相關人員的名單,這一份是您入職的步驟,最後一份是京中現在流行的一些玩藝兒。”
陳放雙手接了:“多謝叔父。”
祝煉接着說:“老師還說,十裡不同俗,京城與老家的衣飾之類還有些差别。已經安排了裁縫到您府上準備着了,您回家之後量體,他們給做着,不耽誤您穿用。”
陳放心道:祝叔父果然名不虛傳。
又感謝了。
祝煉又轉達了祝纓的一些叮囑,最後說:“老師還有最後一句話,請您一定要記牢。”
陳放道:“不知是什麼訓示?”
“面聖的時候,一定要沉着,口齒清晰,說得不要太快,一舉一動,要如陛下都能看到一樣。”
陳放都記下了,然後取出自己的名帖:“還請世兄轉呈叔父,我面聖之後便登門拜訪,領叔父的教誨。”
祝煉代收了他的名帖,然後告辭。
……
陳放次日一早進京,先到宮中辦入職。祝纓給他的第三張單子上寫明了步驟、到哪裡去辦、辦事的人、該人有什麼性情特點、需要他做什麼等等。
他的祖父是前丞相,對這些本就熟悉,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畢竟有些變化陳巒不能盡知。祝纓就仔細得多,連遇到的人、辦事的方位都給他寫明白了。
一路順暢,通到了禦前。
陳巒已對他講了不少皇帝的事,又有祝纓給的小抄。見到皇帝時,陳放也不慌亂。
皇帝目不能視,仍是接見了他,說:“你阿翁還好嗎?”
皇帝的聲音蒼老而虛弱,有點含混不清。陳放擡頭往上看,看到一個靠在椅子裡的老人。陳放的聲音有些哽咽:“祖父在家中常思念陛下,今日見陛下聖體安康,祖父必是歡喜的。”
皇帝感慨道:“初見他時,我與他都還年輕。”
一老一小叙了一回舊,皇帝道:“你才回來,給你兩天假,回家去安頓一下吧。”
“是。”
皇帝賜了他一些财物,給了兩天假,陳放卻打算隻休一天,提前過來上工。從皇城退出,先回自己府上,府裡接着個寶貝,一群人嗚咽着圍了上來。領頭的管家道:“府裡可算又盼來主人家了!郎君的屋子已經預備下了,您先休息。”
陳放道:“我先認認人,你們也認一認我帶來的人,免得在家裡見面不認識當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