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的府上,也經常有人在門房裡守着了。梧州出來的這些人,不時會往府裡去。趙蘇跑得頻繁些,給祝纓帶了一些冷雲與沈瑛的趣事,他的笑容肉眼可見地變多了些。
這一日,府上卻又來了一個生人,拿着顧同的名帖來登門。
府上收了帖子,讓他在門上等了半天。等到祝纓回來,沒吃飯就先見了他。此人二十上來,官話裡帶着些口音,一身綢衣,看着衣食無憂的樣子。
拜見時口稱是“貢士卓珏”,原來,他是盧刺史州裡選出來的貢士,籍貫是顧同治下的縣。去年末到了京城,顧同想到他上京不容易,給了他名帖。
“顧大人說,可持名帖往會館投宿。他們地面熟。又與晚生一張名帖,道遇到難事可以來求助于大人。本不欲勞煩大人的,不幸去年先帝駕崩,考試也沒了,到得今春仍無音訊。”
祝纓道:“哦,确實,兩場試都沒了。你如今是在京城一面遊學一面接着等呢?還是要謀出仕?”
“小子無狀,便是求一官半職,也須再砥砺自身之後,才敢妄言。”
祝纓道:“那你不妨先住下,吏部一有選擢,我便知會你一聲。保書薦書,我為你安排。”
卓珏大喜,拜倒在地:“多謝大人。”
吏部近期确實會有一些選擢,但不是廣谕天下的。還是因為魯王案,雖然“餘者勿論”,但日常裡誰是誰的人,周圍人心裡都是有數的。魯王一倒,後台沒了,好些人是被同僚清算的。此外還有幾個膽子小的,為不連累家人而自裁了。人一死,賬也就銷了。
吏部得把這些缺給填了,但又沒有明示天下,隻在有限的範圍内有人知情。祝纓恰是一個知情者。
卓珏不久便拿着保書,去吏部參選。知情者少,他于是被選上了個從八品的小官。
沒過多久,便有許多南方士子知道,京城有一位對南方有着深厚感情的祝大人,以前梧州幹過的,願意栽培咱。
第336章
變化
“又到夏天了啊。”鄭熹感慨。
他正在祝纓家裡,樹上的蟬鳴像是在附和他一般。這位是稀客,打從祝纓十三歲進京,他到祝家的次數就屈指可數。
這次前來還是為了鄭川。鄭川乖巧地跟在父親身後,與祝纓一同往裡走。
祝纓的家比起鄭府來依舊稱得上是寒酸,鄭熹隻簡單評說了一句:“勉強夠你住而已。”
祝纓道:“夠住就行了。”
鄭熹又多問祝大和張仙姑,祝纓道:“京城有點兒亂,怕惹事兒。”
鄭熹道:“再過一陣就能穩下來了。”
祝纓知道他過來肯定不是為了閑聊,也不是為了看自己的處住,請他到廳上坐下慢慢說話。祝纓與鄭熹在上面對坐,鄭川在鄭熹下面坐着。
奉上茶之後,祝纓說:“難得您能得閑到我這兒來坐坐。”
鄭熹道:“哪裡又得閑了?各派鬧得亂七八糟,禦史台見天的拿人,京城怎麼會安甯?”
“那就是有事了?”
鄭熹點了點頭,問道:“你可還記得彭思劭?”
“哦,跟魯逆有些牽連,接下來是辦他嗎?怪不得王大夫長用着幾間牢房,總也不還。竟是還沒個完。”
鄭熹道:“大郎要被派去查他了。”
“這一趟不遠不近,倒也合适,”祝纓看了看鄭川,“就是現在出門路上熱了點兒。”
鄭川道:“是我自己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