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9頁)

  祝纓揉了揉她的腦袋,這孩子,劉松年還沒離京,但是府裡的屬官都在各找前程了。蘇喆、林風出身上有些特殊,吏部也不好安排,倆正賦閑在家。

  祝纓趕到了京兆府,就隻有鄭熹在等着她,一旁一個小厮在煮茶。

  明月高懸,初秋微風,紅泥小火爐。

  “坐。”

  祝纓與他對坐,道:“您看着心情不錯?有好事兒?”

  鄭熹問道:“你覺得,現在誰可以做京兆?”

  祝纓道:“恭喜。”

  鄭熹矜持地笑道:“就知道你能猜着了。”

  “我隻猜不着為什麼要等到現在。”

  鄭熹道:“那倒不是。是我對陛下說,得有人為他守好京兆。一場動亂之後,京兆不能擅動,禁軍不可輕動。”

  祝纓道:“那誰合适呢?”

  “去年的時候我不能動,到了現在,差不多的人就可以了。怎麼樣?你覺得誰合适?”

  祝纓道:“您信得過的穩重人就行。京畿重地,權貴頗多,陛下又寬仁,京兆不能什麼都不理會,要能鎮壓得住。”

  “你再年長一些就好了。”

  祝纓笑笑,她也不想現在就離開大理寺,她問:“要我做什麼?”

  鄭熹道:“陪我清清淨淨地喝一杯茶,以後恐怕難有這樣清閑淨日子喽!”

第342章

動靜

  祝纓已經能夠分得清茶的好壞了,鄭熹的茶不錯,兩人的心情也都不錯。

  鄭熹拜相是祝纓能夠接受的,鄭熹談興正濃,她也很有耐心陪着聊天,聽鄭熹講對朝政的想法。

  鄭熹從京兆說到皇帝,繼而說:“陛下總是心急的,施不願變動,王有意變動,陛下是亂動。好在太子終于安穩了下來。”

  祝纓道:“靜極思動,陛下可是安靜了幾十年,這天下也安靜了幾十年。施相公怕是要退了。”

  鄭熹微笑道:“王相公在政事堂也有二十年了,也是安靜許久了啊!”

  祝纓道:“他是随時而動。”

  “他現在做的别人說不出什麼來,但他的心胸不會局限那幾個地方。一旦鋪開,隻怕他靜時一代名相,動則天下皆謗。”

  祝纓道:“魚與熊掌,路是自己選的。隻要不出格,問題不大。”

  鄭熹笑得很開心。

  兩人就着月色喝完了茶,鄭熹道:“再給你寫一張條子吧,以後我不在京兆府就難再給你寫這樣的條子了。”

  祝纓道:“以後也還是一樣能開的。”

  鄭熹戲言道:“你與京兆、政事堂處得都不錯,是不是就是為了這些條子?”

  祝纓也笑着說:“那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