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1頁)

  祝纓道:“反擊?那又是一筆錢糧啦!還要精銳之師,冷将軍有把握嗎?”

  鄭熹見她還為冷将軍着想,口氣也柔和了一些:“一場大戰之後,就會能有數年、十數年的休養生息,值得。”

  “但願吧。”祝纓說。這樣的大戰,不是她在南方山裡幾百人的小打小鬧,練幾個月就能成軍?她不樂觀。但是眼前的情勢,她說什麼又都是紙上談兵。

  帶着憂慮,祝纓離開了鄭府,隻希望冷将軍手上的本事是真的過硬。

  不意到了八月初,京城開開心心地準備過中秋的時候,戰報傳來——大潰敗!

  即使冷侯、鄭侯再三提醒,三戰三捷還是讓邊将放松了警惕,更不要提忠武軍了。累利阿吐深入二百裡,洗劫了四座城池,才滿意地離去。

  此時,朝上正吵得不可開交。

第355章

相忍

  政事堂的氣氛這兩年來都比較緊張,王雲鶴與鄭熹沒有明着撕破臉,但是也與之前一團和氣完全不同了。

  遇到中秋節能再放個假,可以不用頂着王、鄭二位,政事堂的官吏們也帶着點兒期盼地準備着中秋節。人流往來都密了些,甚至有了一些小聲的談笑。中秋時節,也是豐收的時候。各地刺史雖然還沒進京,孝敬少了一些,不過朝廷過節會發些東西,又有祭月、拜月等等熱鬧事,還是很令人期盼的。

  聲音傳入鄭熹的耳中,他像是聽到了又像是沒聽到。

  邊将們很懂事,沒有大肆宣揚這場大敗。即使内容駭人,即使發生了慘劇,必有人流離失所,四城禍事必會傳到京城,但是現在,整個京城是無知且快樂的。

  鄭熹想明此節,心神漸定。旋即又想起另一件事來:冷将軍敗了,忠武軍也沒得着好,難道王雲鶴就能坐得穩了麼?

  他更鎮定了。

  另一邊,王雲鶴也不出意料地接到了忠武軍的敗績,他輕輕地将這一紙文書放下,起身踱向鄭熹的屋子。

  二人已經分房署理事務很久了。

  看到王雲鶴過來,鄭熹門口的小吏顯出驚駭的神色來——王雲鶴來了?!

  他大聲地向王雲鶴行禮,王雲鶴平淡地看了他一眼,将他看得雙股戰戰。裡面,鄭熹的臉上又是一派的從容之色,他整了整衣領,起身相迎。

  鄭熹比王雲鶴小不少,先作了個揖:“您來了,請上坐。”

  王雲鶴點了點頭,與他相對坐下,道:“出事了,朝廷不能亂!”

  鄭熹将冷将軍派人送來的戰報遞了過去,王雲鶴恰也拿了忠武軍的那一份。忠武軍也是機靈鬼兒,沒有直接報給皇帝,而是報給了王雲鶴。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傻子也知道誰更可靠。

  兩人對了對手上的信息,非常有限。事發突然,冷将軍與忠武軍的張将軍都被打懵了,一旦潰敗,再遇到城池被洗劫,更亂,他們身在其中并沒有能力将所有的訊息彙總呈報,隻能給一個含糊的說法——敗了,被搶了,敵人跑了。

  至于敵人實際有多少人、自己還剩多少人、敵人現在在哪裡、已方地方上的受損情況等等,一概不知。隻是知道四座城的長官被殺了兩個,一個跑了下落不明,隻有一個還活着,但是重傷現在生死未蔔。

  拿着這樣的戰報送給皇帝,皇帝除了生氣、或許還有害怕,也拿不出一個可行的主意來,還得政事堂先商議好了。

  如今冷将軍也吃了癟、忠武軍也倒了黴,誰也别笑話誰。

  王雲鶴先開口道:“危急之時,你我當為國相忍。外敵當前,再起内讧,是亡國之兆。不特百姓陷于水火,你我怕也是要去‘君子營’走一遭了。”

  鄭熹深吸一口氣,低聲道:“這樣對陛下講是不行的,如今應該悄悄的把将軍們請來,請教一下有什麼補救的辦法。”

  王雲鶴道:“軍事即民事,沒有财力支撐這仗打不久。把窦尚書也請來吧。”

  事不宜遲,兩人飛快地叫人來。很快“好像有大事要發生”的消息就傳了開來。

  自從先帝駕崩之後,鄭侯雖然老邁,反而活躍了一些。他與冷侯都到了政事堂,再一看窦尚書也在,王雲鶴與鄭熹居然坐到一起了,都知道出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