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2頁)

  項大郎當機立斷,把長子項漁給踢到了京城,讓項漁相機投奔二叔項樂。項漁到京之後,先把自家生意理了一理,正琢磨着購買幾百石的糧石,作為“軍資”樂捐一下,以此為由去找項樂。

  項樂回京了。

  等到叔侄二人與陳放抵達行轅,已經進入二月了。項漁又彙報了梧州、吉遠府以及别業的一些事情,捎帶了一些别業的信件、物品之類,現在正在祝纓的書房裡說話。

  一片其樂融融。

  項樂抽空對祝青君說:“老夫人不放心,又打發了二十個人過來。都是老侯叔教出來的。”

  祝青君道:“那咱們人手就更足了。”

  說話間,祝纓與項漁都出來了。項漁一臉的高興,雖然沒有見到他的朋友祝煉,但是既然來了,那就有的是機會了!他又拜見顧同等人,與熟人林風等打了招呼。

  祝纓道:“既然來了,就幹活吧。正好,人手緊呢。耕牛、種子、農具,都要有人督造。”

  說着,她又看向了顧同,顧同忙說:“派給我們府裡的,我都能理會得!不用他們再費力。”

  祝纓又點一點頭,對祝青君道:“家裡又來了些人,你與阿文、阿銀兩個商量怎麼安排。”

  “是。”

  “吃飯吧。”

  …………——

  一餐飯吃完,祝纓依舊有事忙,她又召了些北地子弟,與他們議一議轉運等事。

  包主簿回來了,先向祝纓彙報與大營那裡打交道的情狀:“以下官所見,鄭侯來後,士氣、風紀比先前好多了。咱們征發的民伕也沒折損多少,以往有遇着将校心情不好鞭鞑的事情。現在他們對我們倒客氣。都是看大人面上。”

  祝纓道:“他們本來就不該拿百姓出氣的。”

  接着,又有幾名主簿、録事彙報他們的遇到的問題。又有督造糧倉的彙報進度之類。

  待到議完,祝纓自己留下來寫些公文。向政事堂、皇帝彙報的功課是必不可少的,使職在外,尤其還讨要了好些權利,又與大軍沾邊,祝纓旬日一奏,每次兩封奏疏,側重點各有不同。

  給皇帝寫,要問候他的身體,關心他的健康,同時寫自己為君分憂的心意。然後才是寫正事,除了自己安撫北地的事情之外,還要寫一寫鄭侯大營的事。寫一下士氣好了不少,士兵仍然辛苦之類。報喜也報憂。

  給政事堂就羅列大量的數據、進度,偶爾雜夾着又辦了幾個無能的官員。

  她并不總向朝廷要官,隻把一些低品級的官位批量向朝廷打個申請。更高一些的,她都單獨與姚臻勾兌。

  燈到半夜才熄。

  書房外面,已經散了會的北地官員們也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邊走邊聊。

  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初次為官,包主簿每每提醒這些年輕人:“你們哪裡知道這樣的上峰有多麼的難得?!累是累一些,卻總是值得的。世上多得是給你惹事生非卻要推卸責任給你的上司!還苛待下屬。咱們遇到這一位,是機會來了。”

  包主簿一位遠親族侄小聲說:“叔,咱們是不識好歹的人麼?看大人到了之後,才幾天功夫?四州秩序都好了,也沒見有逃荒的人了。”

  另一個年輕人道:“是,大人樣樣都好,就是對南人太關愛了。”

  包主簿一看,這位是不太認識的,仍是說:“什麼南人北人的?都是大人的人!你自成一派,還要大人理會你?上峰怎麼會喜歡窩裡鬥的下屬?都盼着咱們擰成一股繩好幹事呢。”

  年輕人道:“我倒也不是說别的,卓郎他們還罷了,蘇娘子說是頭人,蠻夷風俗也忍了。那個小祝娘子,我打聽了,也不是大人的妹子,也不是大人的侄女兒。是收留了賜了姓的,如何能支使咱們做好些事?”

  祝纓此來,自然有人打聽她的情況。祝青君的來曆沒什麼好瞞的,也并不複雜,同姓,不是家人,那大概就是忠仆了?

  要是個男仆也就算了,還是個女的!北地仕子是覺得别扭的。

  包主簿道:“那你們還不打起精神來?做事不如一個丫頭,還能說嘴?大人是要能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