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第1頁)

  “說出來都是姓王,鄉野村夫哪裡會分辨呢?”王大夫又将分家的理論說了一大通。

  祝纓道:“這些道理,大家都懂的。”

  王大夫道:“大理寺也會明白嗎?”

  祝纓的頭輕輕地歪了一下:“您的意思是?”

  王大夫低聲道:“大理寺核查案情,還請代為轉圜,不必他們枉法,但也請不要窮治……”

  與大理寺聯手反咬江政一口是不太現實的,但是希望不要牽連太過。希望不要重點攻擊王氏的“門風”問題,就當成一件普通的案子辦就行。

  祝纓道:“我這兒是戶部,您得找施、林二位。”

  王大夫擺了擺手:“我固然能尋他們二位,但都不如來求你呀!”王大夫看得明白,施、林是現管的沒錯,但是大理寺上上下下許多人,人心未必齊。如果說還有一個人,一句話能夠讓大理寺盡可能多的人聽話的話,那就是祝纓了。

  他卻不知道,大理寺在祝纓手裡就有一個習慣——我可以不全部報上去,但是大理寺得盡其所能把真相給查出來。是不一定報,不是不查。

  祝纓當即滿口答應:“我與他們講,但願還能看我幾分薄面,成與不成,卻不敢寫包票的。府上的事情,也請盡快自家弄個明白。該收尾的收尾,該安撫苦主的安撫苦主。

  買賣田地,同族優先,怎麼就賣給異姓了?上等田什麼價、薄田是什麼價?江政還是沒寫太細呢,地方上幹過的,掃一眼就知道其中有隐情了。這些事兒您不給抹平了,日後翻起舊賬來,大理寺未必願意跟着折進去。”

  王大夫道:“我讓他們收尾,他們要做不好,那我也不再管他們了。”

  祝纓道:“那就說定了。”

  “好,多謝。你這份情,我會記得的。”

  祝纓親自把王大夫送出戶部,王大夫道:“留步。”

  “慢走。”

  祝纓送走王大夫,先去吏部與姚尚書勾兌,說的是趙蘇的事情。

  之前,姚尚書給她遞了個條子,讓她對姚尚書的一個堂弟手下留情。這位堂弟在外任上,今年的糧賦有欠,希望明年能夠往下減一點。

  祝纓也有自己的打算,答應了姚尚書,将文書上的數字略改了一改。

  見到她來,姚尚書笑道:“稀客。”

  祝纓道:“當我是客,就允我一件事,如何?”

  姚尚書邀她坐下,詢問是什麼事,祝纓道:“戶部現在忙,想調幾個人來幫我。”

  “好。”姚尚書沒問人名就答應了。

  祝纓把趙蘇的名字給報了上去,讓趙蘇過來做個郎中。之前把趙蘇弄到北地攢功勞,如今在鴻胪寺的差使也辦完了,調過來也在情理之中。姚尚書感慨道:“對親兒子也不過如此了。”

  祝纓道:“那也得他自己争氣。”

  兩人勾兌完了,姚尚書又說:“舍弟的事,千萬不要忘了。”

  祝纓道:“忘不了。”

  出了吏部,再去大理寺。施季行等人與她想的也是一樣的:查,查清楚了,再考慮怎麼報。大理寺輕易不為人頂缸,想辦事,得有誠意,不然就是一點面子情。

  大理寺的暗房裡,存着好些積了灰的檔。許多是當時拿出來用處不大,日後在一個合适的時間拿出來,會有更大作用的東西。

  祝纓隻消對施季行暗示一下,施季行便明白了。施季行道:“要是屬實,想瞞也是很難的。”

  祝纓道:“你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