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第8頁)

  早一天吃透,早一天就能接手。以他這幾日的觀感來看,作為一個“别業”,這地方打理得不錯,但是作為一個“縣”,可以挑剔的地方就太多了。不是花姐不努力,也不是項樂項安撬牆腳,而是兩者着明顯的區别。

  前者更講人情味兒,後者更重“法”,以後還要同朝廷打交道。

  趙蘇還有一個不适應,之前他是在戶部的,一看就是全天下的數目,何其龐大?如今連降三等,看一個偏遠的羁縻縣的數據,不自覺的腦子就容易轉不過來。

  譬如祝纓打算把縣裡的路整一下,征發、錢糧之類,趙蘇好懸沒打算“調撥”。又譬如他認為整個梧州應該也整頓一下交通,旋即發現這個規劃也需要好些人力物力。

  今天因為祝煉來信,說到梧州“人才”和治理,趙蘇又想再提醒祝纓一次:“恐怕得先把縣裡安頓好,再動梧州。您手上的人,還是不太夠。隻憑一縣轄制其餘五縣,唔,小妹應該不是問題,其他幾個不好說。刺史府沒有治所,刺史府的官員都是輪流,也都是虛名,沒有真做過職事官。”

  祝纓道:“既然我這兒設縣了,輪流的事兒得再加我一份了,既然敕封刺史了,梧州就要統一政令,一切都得重新理過。”

  趙蘇道:“隻怕這個比共推您做刺史還要難!刺史是慷朝廷之慨,聽令,是縛他們的手腳,輪值,是奪他們的機會。這些事,不是‘談’能夠解決的。

  況且,您接下來要打下更多的地方,會設更多的州縣,能夠輪值的縣越來越多,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如果還是輪流坐莊,即使有兩個州、三個州,即使您做了節度使,您能夠動用的人馬也有限,節度使也隻是個空名。

  現在的梧州,還是‘分封’。新有之地,請兼用察舉、科考,不要再‘分封’更多的家族了。即使有家族有大功,給他們的子弟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不是直接給一個縣。那樣等于是在削弱您自身。除此之外,您也要壯大自身,否則,都是為他們當謀主,為他人做嫁衣。”

  祝纓點了點頭:“要不我怎麼開學校呢?”

  趙蘇道:“縣裡學校教的學生,恕我直言恐怕還不太行。”

  祝纓道:“那咱們就帶一帶他們,本事都是練出來的,親自帶出來的,更合用。”

  趙蘇問道:“那祝煉他們呢?”

  祝纓道:“那要看看接下來的局勢了,看朝廷是個什麼章程,才能決定他什麼時候回來。”

  趙蘇道:“是。我接着看舊檔去,别業這裡才是您的根基,早日理順,才好說及其他。”

  “去吧。”

  …………

  趙蘇說的都對,祝纓也都想到了。她也看得出來,趙蘇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有抱負,在梧州,他有機會,也有不足,梧州也不是他的地盤。不過他反對“分封”倒是說到點子上了,當務之急,還是經營好祝縣。

  下午,她就沒再出門,自己也在家裡看舊檔。祝纓飯量不小,張仙姑唯恐她餓着了,過了一陣就拿了好些吃的來給她,催她休息一下:“總是坐着,身子都坐壞掉了,再吃點兒東西。”

  祝纓也就從善如流,與花姐等人一塊兒吃點心聊天兒。

  也不瞎聊,而是順口問一下府裡人的情況:“看到有幾個小孩子,說是咱們家的,有多少人成家了?”

  花姐笑道:“男婚女嫁,不是很平常的麼?他們唱着歌兒,又或者去獵了羊、有了地,拿給心愛的姑娘,姑娘看小夥子踏實聽話,也願意一起過活,就湊成一家了。”

  打從“石頭城”起,至今也有十年多了,當時的年輕人也都到了成家的年紀。山中風俗,看對眼了就有機會,十多年下來,也有穩定組成家庭繁衍的,數目還不算小。

  這樣的人家,花姐也留一些在府裡繼續幫工。祝縣沒有奴隸,之前是别業,名義上都是祝纓的佃戶,人口繁衍得多了,放出去一些去做别的事也是正常的安排。

  花姐道:“如今設縣了,又是另一樣規矩了吧?”

  祝纓點了點頭,道:“算役力吧。”

  “好。小巫。”

  巫仁道:“我都記下,明天同項三娘與趙大官人講。”

  祝纓道:“先前跟着我的人,也不容易,也要安家。”

  祝纓心裡琢磨着,凡要結婚的,得給人家分間單獨的屋子,再給一點小家的生活用品,幫着結婚。北上十年,都不容易。

  吃點心閑聊漸漸變成了安排庶務,在坐的竟都沒有察覺,你一言、我一語,都說得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