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第10頁)

  二人眼熱不已。

  另一廂,祝纓接到了趙蘇的信——顧同等人回來了,正在趙蘇家。他們求見祝纓。

第482章

外人

  祝青葉抻着脖子看那張信紙,這是早期祝縣府中随從的一個惡習——沒大沒小——随從與主官之間更像是家人。祝纓想看内容,也要随從們老實遞上來才行。随從們,尤其是住在祝家的女孩子們,時常會看到一些消息。

  終于,在胡師姐目光的“放行”之下,祝青葉看到了信函。

  可惜這信上寫的内容太多,趙蘇的楷書極好,字寫得很密,祝青葉隻看清了零星的幾個字,無法很快猜出全貌,更無法推理出接下來的行為。

  祝纓則是将公文看得清楚,她微微皺眉。

  這又幹系到“興兵”的安排了,凡“興兵”都與“征發勞役”是一個邏輯,當其興時,朝廷都要考慮到“農時”。隻要腦子裡還裝一點“百姓”,都要想法設法地避開“春耕、秋收”,以免對生計造成影響。至于戰争拖得太久,經年累月、啥啥都耽誤的了,那也就隻能認了。但是凡興兵之初,都是不願意耽誤事情的。

  誰家都是這樣。梧州西進,自春耕未完始,曆經數月,雖然有不小的進展,但是該考慮秋收的安排了。祝纓之前那個“遷徙”的安排,也要與農時相配合。因此希望祝纓考慮一下回來一趟,做一個全局的調整安排。

  接着,趙蘇的信裡寫了顧同等人的現狀——官職是沒了,還頂着罷官的處分,看起來十分的狼狽。同時,趙蘇也在信裡不客氣地寫了自己的看法:咱們梧州又不是沒有人了,您有那個力氣,扶植一下忠于自己人,可比栽培顧同等人好太多了!

  趙蘇的信寫得很長,中心思想祝纓是看明白了——咱們這梧州,不太好讓他們來插手吧?

  祝纓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胡師姐近來神經繃得很緊,忙問:“大人,怎麼了?”

  祝纓道:“看來我得回去一趟了。”

  祝纓一句話說完,胡師姐突然沒了聲音,祝纓扭頭看向她,問道:“你覺得不合适?”

  胡師姐的臉上現出一種奇怪的神色,道:“那……這裡,怎麼辦呢?都指望您呢。”說完,又看向了祝纓。

  一眼,看得祝纓毛骨悚然!

  都指望她?

  要是她死了呢?那接下來呢?是不是就……

  她可不願意讓梧州的這些人,變得像信中寫的顧同等人那樣,自己一離開,這些人就失了依據,将事業、人生弄得一團糟。顧同等人家中是士紳,回來依舊是“南士”,女孩子們,将來如何?

  祝纓抖了抖身體,口上卻對胡師姐柔聲道:“沒事的,我都安排好了。”

  胡師姐變得安心,祝纓的心思轉了好幾轉,然而等到她下令的時候又是一派的“穩如泰山”了。

  趙蘇的建議有理,是該安排下一程的事了。同時,“南士”求見,是必要見的。

  祝纓道:“出來許久,也是時候回家看一看了。”

  她等到祝青君等人又有捷報傳出之時,掐準了秋收的點兒,下令祝青君等人“暫時收縮,以待豐收”,然後便匆匆趕回了山城。

  ……——

  祝纓回到山城,城内的街道兩側不時有人與她打招呼,也有膽子大的人問道:“姥,我男人幾時回來?”

  這個時間祝纓是無法保證的,她問了婦人丈夫的名字、服役的時間,給一個“過了年他們就輪回來了”的大緻說法而已。

  山城裡,居民似乎已經适應了緊張的生活,臉上的怨氣少了許多,焦慮的表情仍然有一些,卻也在“多分田地”的安排下減輕了。高興的情緒占了上風。

  祝纓人未回府,已收獲了許多的問侯,人們說一句:“天幸姥平安健康”,下一句就要嘀咕:“接下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