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青君為這一刻已經準備了不少時日,一切都是現成的。趙振也跟着忙碌了起來,巫仁、項安等處請示了祝纓,遇有忙不過來的時候,都很不客氣地找他幫忙。
這一廂,祝青君大軍還未開拔,那邊西番邊将點兵,來勢洶洶。不等安南準備萬全,祝青君最後一千套簡易的皮甲還未驗收,就不得不率部西進。
趙振送走了祝青君,卻并不能放輕松,安南土兵個頭矮小,但行動之迅捷,竟是官軍所不如。官軍征發,如今是越來越麻煩了,往往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行軍的速度也不快。祝青君此行,一晝夜行軍是官軍的兩倍,第二年又是正常行進,絲毫不亂。
這個從後勤的供給上就能看得出來了。
趙振隻好在心中歎息:但願朝中諸公能夠振作,否則百姓就太慘了。
他低下了頭,腰帶上空空如也,别人都愛在腰上拴個圓章,他沒章。他搖搖頭,決定不想那個圓章的事,反正也不耽誤他做事,還是教書更适合他。
回到幕府,江寶正在禮曹等他:“先生,姥讓大夥兒去開會。”
趙振問道:“還有什麼事麼?”
“不知道。”
趙振匆匆趕到簽押房,見蘇喆、路丹青、金羽等人都在,他也往人堆裡一站,安靜地聽着。
祝纓道:“陛下有令,許各地士紳募壯士操練,結寨自保,以禦外寇、以剿流匪。”
蘇喆等人都笑了,她們也不用朝廷這樣說,安南就自己養兵了。隻不過如此一來,安南也就不顯眼了。
路丹青道:“先前各地有民亂的時候,官軍就是按個葫蘆起個瓢,疲于奔命。這樣倒也是個辦法。”
蘇喆道:“隻怕從此之後朝廷說話的份量就大不如前了。是衰亡之兆。”
趙振心裡一陣難受。
祝纓道:“既然都知道是個什麼意思、會有什麼後果,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咱們還是立足安南,西番可是咱們的鄰居啊!”
“是!”
第523章
有事
祝纓開會一向不喜歡廢話,要說的說完了,所有人也都習慣性地散了。幕府裡的人即使有事想同祝纓講,事後再來尋她也很簡單,也不必要在所有人都在的場合特意留下來顯眼。
路丹青等人輕盈靈便,走得很快,花姐上了年紀行動略遲緩,但她有學徒、學生,蘇喆、郎睿等人見着了還要搭把手攙她,也順利地離了簽押房。唯趙振走在最後,顯得心事重重。
“許各地士紳募壯士操練,結寨自保”一想到這句話他的心情就好不起來,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可與姚辰英叫停“抑兼并”相提并論的惡事。不是所有的大政都能推行下去、産生明顯的效用,但這兩件是,并且是壞的效用。
趙振又生出了相似的無力感,明明都能看出來情況不妙了,明明都能看出來不能這樣行事,明明看出來這樣的後果,偏偏無計可施。明明自己也努力過了,卻一點用也沒有。
“黏得膠手”腦子裡不期然地冒出了以前常聽祝纓說的一句話,倒是來了安南之後就很少聽到這一句了。
他走了兩步又轉過身來,眼睛看着祝纓,欲言又止。
祝纓道:“有話就說。”
趙振問道:“老師對這些事情,似乎從不憤怒?為什麼呢?這天下,也有您的心血,曾經,您讓它變得更好,如今這樣的诏令擺在面前,您明明知道它将會成為将來的禍因,您……”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是很難得的本領,唯有如此才能冷靜處事。可祝纓這也未免冷靜得過了頭了,仿佛沒有情感一樣,這是不對的。
祝纓道:“我為什麼要等到诏令擺在面前才開始慌張?這個诏令與其說是原因,不如說是結果。這個結果,又會成為将來惡果的原因。官軍不堪戰、不敷用是今天才有的?嗯?”
趙振張了張口,這些日子在安南養回來的一點兒精氣神又萎了半截,他苦澀地說:“所以,天下人要開始渡劫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