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6頁)

  這樣的姑娘祝纓見過太多,祝纓便問:“想做什麼?”

  劉遨道:“我等年輕沒經過事,不敢擅自決定自己的職司,不必是清要之職,于民有利的就行。”

  劉衍道:“我們三人,也不必都在一處。”

  劉昆道:“三人不行,哪怕有一人個能夠見識一下真正治國安民的事,也是好的。”

  祝纓道:“你們的長項也很明顯呀。”

  劉昆道:“不過是手熟而已!您要是一時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我可以留下來,讓她們去。”

  劉衍補充道:“萬事以大局為重,現在我們承擔的職司也不會耽誤的。如果現在時機未到,我們就靜心等待,隻請有其他差使的時候不要将我等排斥在外。我們來安南,不是為了換個地方想清閑的。”

  “親民官不好當,你們沒有經驗,要有人帶一帶才行。”

  劉遨壓抑着激動說:“隻要有人願意要,就可以。”

  祝纓道:“那我可要想一想了。”

  三人不由惴惴,都緊張地等着結果,西州城内也有了些微的變化,祝青君回來了。

  西番已經與朝廷議和了,邊将便沒有大打出手的理由了,雙方又回歸到了你打我一拳、我踹你一腳的普通摩擦裡。昆達赤隻當不知道邊将與祝纓打了一架,祝纓也隻當這一架與昆達赤無關,雙方把邊将打了一頓,重開榷場,一切又恢複如常。

  變化的,是各自的内部。

  祝纓已确定了祝青君作為自己的繼任者,雖然她在民政方面沒有顯露多少才華,雖然趙蘇是義子、祝煉是祝家養大的學生,雖然蘇喆打小養在祝纓身邊。僅以軍功一項,祝青君就有了資格。

  安南的現狀,西番總不消停,選擇她,誰也不能說祝纓是“亂命”。

  祝青君率軍回師,離西州城越近,表情卻越是凝重。她當時正在前線與西番鐵騎死磕,對方并非完全不産甲胄兵器,安南的甲兵也并非占據絕對的優勢,對方打不進安南,她在敵國行軍也苦得要死。

  就在這個時候,後方傳來消息,讓她節度副使。祝青君直接懵了,第一道命令就是“不許宣揚”!以及“這是誰要坑我?”

  待維持住戰線之後,再細細打探,才知道竟是真的。祝青君更謹慎了,她向祝纓申請率親衛回到西州,大部隊請祝纓派員換防。

  祝纓同意了。

  祝青君很快安排好了交割,更是打算回來之後好好與老師談一談,再向祝纓表一表忠心。她小的時候就股子狠勁兒,年歲見長,鋒芒隐了,世情也見得多了,知道“副帥”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然而自入西州大家都對她笑臉相迎,祝青君也隻好還之以微笑。見花姐,花姐不等她表白便說:“她既選了你,可見你就是成的。她從來沒錯過。”

  祝青君見花姐精神已不如前,也不敢再讓她勞神,隻得去見祝纓。

  與祝纓的對話,讓她捏了兩把汗。祝纓的脾性她是經過的,她所慮者乃是其他。祝纓不是一個人,她也不是一個人,她對祝纓從無二心,但是雙方的“心腹随從”恐怕未必同心。

  祝青君正待向祝纓表明一切聽從幕府指令,祝纓卻問道:“你對普安州,有什麼想法?”

  “啊?”

  祝纓道:“雖讓你做副使,安南政務你管的少,地方上的庶務你的經驗還差着些,想怎麼練?”

  祝青君定了定神,道:“既然朝廷已與西番議和,我就依舊還回普安州,從丈量土地、修路、挖渠開始做。可是我缺人,軍中粗人多,我需要一些斯文人。”

  祝纓道:“可以。”

  祝纓手上,最好的文人就仨——劉遨、劉昆、劉衍。祝纓讓祝青君挑選,祝青君猶豫地道:“劉相公的女孫,是不是……太大材小用的?”

  祝纓道:“什麼材?君子不器。我也不會将她們都給你,你能帶走一個人,與她處一處試一試,看她能不能務實。如果可以,是意外之喜,如果不行,那就送回來。她們也就别再有什麼别的念想了,老實回來給我抄書吧。”

  祝青君道:“是。那我要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