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7頁)

  祝青君道:“是。那我要劉昆。”

  “為什麼?”

  祝青君道:“您近來的公文都出自劉遨的手筆,可見她做得好,我不該要走她。劉衍在法曹,律法科條還在完善,她有事做。劉昆雖然在禮曹,但是禮曹還有趙振幫忙。且我回普安州,不宜再用軍法,律令不宜過于嚴格,劉衍也不合适。休養生息、安置老兵、教化、囤田、梳理政令,劉昆更适合。”

  祝纓道:“可以。”

  祝青君放下心來,向祝纓告辭,再去見花姐辭行。花姐此時年近七旬,放在哪裡都算是個老人了,祝青君十分挂懷。祝纓則召來蘇喆、巫仁、項安,令她們協助安置老兵、撫恤善後。同時要下調令,将劉昆調給普安州。

  公文還是劉遨拟的,她有些驚喜,故作鎮定地問:“她走了,缺……誰來填呢?”

  祝纓道:“調項漁過來吧。”

  蘇喆忙說:“那梧州又有缺了,隻怕梧州刺史手下可用的人更少了。”

  外五縣就在梧州,梧州刺史手上才兩個縣,攏共那麼點人。項漁算是老手了,又抽到了西州,趙蘇的任務就更重了。蘇喆且要擔心外五縣出事哩。

  祝纓道:“把江珍調過去幫忙。”

  “那江珍的缺?”巫仁問。

  祝纓道:“先空着。”

  巫仁氣鼓了兩腮。

  祝青君抿一笑,去領劉昆随她去普安州。現在是春天,過去還能趕上春耕。劉昆也沒想到自己竟是最早出行的一個,她自認既不如劉遨之沉穩有成算,又不如劉衍之靜默有威嚴,特長也不起眼,側坐在馬背上的時候,還笑得有點點的傻氣。

  旁人也不打擾她的快樂時光,頗有樂見其成之意。此時的劉昆也不知道,她接下來會遇到些什麼事,她是有一個念頭:讓我教書我也認了,安南缺先生,但是教書之外,總得有點兒實務讓我做吧?

  經國治事,隻讀書有什麼用?

  “天下文宗”曾經教過她們:隻會照本宣科,拿着書本上寫的照搬到現實裡的,都是傻子!即便做學問,也不能閉門造車。

  劉昆信心滿滿,搖搖晃晃地跟着隊伍一路往普安州進發。

第527章

幹脆

  劉昆出行帶着丫環婆子的兩個男仆,從西州到普安州的驿路維護得不錯,走起來不至于太累,婆子年紀最大猶能分神想一下到了普安州之後要怎麼做。也不知道普安州的衙門是什麼樣子,二十三娘的住處能分到多大?到了之後第一是給二十三娘收拾出卧房和書房,其他的都能再等等……

  劉昆現在還隻是個博士,按職銜待遇不會太高,俸祿也不太多,不過劉家姑姪情況特殊,幹的活遠比這個職銜顯示得重要,待遇會有特批。這一點在幕府時就有經驗了,因此周婆子将這一點也考慮到了。

  思路在城外被打斷——本州官員出來迎接了。蔣婉為首,男男女女也有二十來号人。

  祝青君向衆人介紹了劉昆,又為劉昆介紹大家。劉昆看到普安州之蔣婉,更是放心,看來安南女官并非隻有幕府那裡有特例。她扶着周婆子下了馬,向衆人一揖,衆人聽到“劉”就先有了一些好感。蔣婉消息比别人靈通一點,更是知道她的來曆,緊張得在身側抹掉掌心的汗之後才還了一禮。

  劉松年家的哎!

  祝青君道:“回府再說吧。如今仗打完了,咱們且有得忙呢。博士這回來,也是姥要她曆練,以後大家有的是機會好好相處。”

  蔣婉自是高興,她的丈夫也笑:“這下可好了,我們總是擔心州學教得太粗淺誤人子弟,如今來了大家,我們可以放心了。”

  劉昆嘴角抽了一下,又是學校的話……算了,先看看學校,如果太差,自己也不忍心。何況從學校入手,她确實更容易做出成績來。出了成績,再同祝青君講要做些别的事,也更容易開口。

  一行人各懷想法,進了州城。

  普安州城不如西州城之宏大自在意料之中,但普安州城也幾乎是重新規劃的,布局嚴整,城牆高而厚。與西州城的底氣是一個風格,不過西州更繁華一些,不少房屋的裝飾更漂亮一點。

  街上的行人也是各種各樣,說着幾種混雜的語言、穿着不同的衣服。幾個小孩兒赤腳從街上跑過,大叫着:“喲~~~将軍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