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8頁)

  街上的行人也是各種各樣,說着幾種混雜的語言、穿着不同的衣服。幾個小孩兒赤腳從街上跑過,大叫着:“喲~~~将軍回來啦!”

  也有看到劉昆的,好奇地看着她的衣着和面相,大聲叫着:“有好女子來啦!”

  劉昆已能聽明白一些本地帶口音的官話,對各族的語言還不甚熟悉——語言也多,來不及學——不懂孩子在說什麼,猜測當是圍觀生人。她将下巴一揚,絲毫不懼。

  祝青君勒住了馬,跳到一個小孩子面前,不等他反應過來就将他捉住:“你沒有鞋子?你家人呢?”

  幾聲傳遞,斜地裡沖出一個婦人,到了馬前揪過孩子:“你又闖禍啦?”

  祝青君道:“不是他的事,是我看他沒有鞋穿,問問怎麼回事兒。”而且衣服也比較單薄,也有兩塊不起眼的補丁。鞋也穿不起,就是太窮,那就得問問普安州現在是不是窮得要讓孩子光腳了。

  婦人低頭一瞅,壓不住的怒吼:“你鞋呢?”

  “诶?我鞋呢?跑、跑掉了吧?”

  婦人臉上一綠:“回家再收拾你。将軍,他調皮……”

  祝青君道:“那沒事了。”摸出幾個銅錢來,讓婦人給孩子做雙新鞋。這孩子打不打的,随便吧。

  蔣婉這才解釋一句:“這兩年雖然抽丁征糧,也都會讓裡甲留意有無饑寒,差不多都能吃上飯,也能有衣穿。”

  祝青君道:“我想也是差不多。不過這孩子回去要挨兩巴掌了。”衆人一笑。

  劉昆微訝,将這個也記了下來,窮人穿不上鞋子的事情她是知道的,因其常見,一時竟沒想到這些。心道:果然不能因多讀了幾本書便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了,也怪不得父兄世交裡多少博學之士,做官卻做得很差勁!

  暗暗将此事記下,等有了住處就寫信給在幕府的姑姑和妹妹,提醒她們也要注意。

  刺史府也建得比較正規,前面辦公、後面住人,祝青君也邀劉昆一同居住:“我也沒什麼家人,你也孤身在此,不如咱們同住,我有事也好請教。”

  劉昆在西州就住幕府,也不介意再住個刺史府,欣然同意。接着旁聽祝青君怎麼與下屬打交道,聽着便隐隐覺得有一股祝纓的味兒。不過祝纓看起來更柔和些,幾乎沒見她生氣,祝青君許是行伍關系,話略直接。

  劉昆領的任務就是先指導一下普安州的學校,祝青君道:“娘子帶來的書籍之類,已經在刊印了,但各處都想要,我也不要與他們怎麼争。隻央娘子列個單子,哪些更重要,我先索要這幾樣,讓出另外幾種……”

  劉昆笑道:“這個容易!就是另幾種,要是讨不到,我也能默寫出來,讓學生們傳抄就是。”

  祝青君與蔣婉等人都很高興:“那可太好了!”

  普安州的秩序安定得最晚,又軍屯,又抽丁打了幾年的仗,新的一次丈量土地、清查戶口就在眼前。最好用還得是學生,學校教育就很重要了。

  接下來就沒有劉昆的事了,蔣婉彙報一些情況,劉昆也有閑情四下打量了,很快她就發現有點不對——那個叫白翎的小子,看祝青君的眼神兒跟蔣婉家的那位看蔣婉頗有幾分相似,瞞都瞞不住!

  好小子!

  劉昆看白翎的目光就帶了一點敵意,小子,别耽誤副使之大業才好。但她與祝青君的交情也不深,不能“以疏間親”。這事兒也得觀察兩天,再寫到信裡!節度副使的婚姻,不能兒戲的!

  祝青君那兒開完了會,親自帶劉昆去後面安家,男仆照例在外面,主仆三人住一個院子。祝青君站在院子裡,說:“有什麼缺的,隻管向我的親兵說。”

  劉昆道:“已經不錯啦,并非來此享受的。隻有一件事,須同您商議。”

  祝青君留意到劉昆的丫環小玉有點緊張,問道:“何事?”

  劉昆道:“我這丫頭,從小也伺候筆墨,也讀過幾本書、識得幾個字。我接下來做事,可帶着她不?我知道安南的規矩,凡要有職事,都要考較一番,尋常書吏的差使她也做得,您隻管考她就行。”

  祝青君高興地道:“當然可以,隻要守法度就行。”

  這是很常見的做法,祝纓當然帶着小吳等人,走的就是這個路子。更不要提鄭府的家仆,金良早就混上官身了。

  劉昆早就把主意打到丫環頭上了,路上便問過丫環:“我與你放良文書,帶你進衙門,你依舊為我做事,如何?”

  丫環到了安南也略略為自己發愁,她是家仆,跟着主人是必須的。但現在的情況與在中原時全然不同,以往的經驗、人生該走的路都變了個樣,丫環也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