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乖乖聽從還罷了,畢竟不是反賊,那還能得個官職,哪怕是閑職也不錯了。朝廷這樣做,就算厚道啦。如果别有心思,又或者舍不得這般威風勁兒,就離死不遠了。”
劉遨道:“逼反他們再?這……”
祝纓搖了搖頭:“怎麼會?想保留兵馬也行,帶着你的兵,打仗去!揀最難的骨頭讓你啃,亂民被你殺了,是死眼下的賊,你被亂民殺了,是死未來的賊。你和亂民,誰死了朝廷都賺。當然,最好是兩敗俱傷。”
劉遨和蘇喆都聽住了,蘇喆是因這種辦法稱得上陰險高明,劉遨則是……大開眼界!
她說:“王相公是君子,施相公也算平和,他們不至于……”
祝纓道:“為什麼不至于?他們是丞相,越是君子,越想天下太平,就越要這樣做!這是對天下好,不是麼?
對,填進去的人有點兒冤枉,但一個朝廷想要‘厚道’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不止是改朝換代,也可能央及百姓。
有智力讓各方都獲益的人太少了,騰挪彌補而已,再聰明的人也有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政事堂真能達成目的,皇帝的運氣未免也太好了,史官能吹他一個‘中興’了。”
劉遨道:“總比割據好,割據之後便是互相攻伐,民不聊生,無論貴賤,都是朝不保夕,概莫能外。但願王、施諸公能夠力挽狂瀾,也望天下士紳能有公心,得到善終。”
蘇喆已經聽懂了,道:“我看這邸報上沒有寫咱們,也沒有收到朝廷對咱們的令。應該依舊将咱們當作羁縻。姥,今年是不是得給朝廷運點糧和布了?”
祝纓道:“他們現在騰不出手來對付咱們,不止咱們,哪怕是那些人,也不可能一紙政令就統統解決的,瑣碎的事情可不少,這裡頭學問大着呢。不過還是準備吧,意思要到。好讓他們安心做點正事,天下太平比天下混亂要好。”
“是。那——派誰去呢?”
祝纓看了劉遨一眼,有些惋惜,現在不宜刺激王叔亮。祝纓道:“讓祝煉帶着趙霁、郎睿去吧。”
“是。”
祝纓索性寫了幾封信,是給顧同等人的。他們如今還在外地做官,正好詢問他們不同地方士紳的下場。
第531章
還行
近來年景不似以往,祝纓年輕時連續若幹年全國無大災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老人口中的“當年”。包括安南在内,氣候也不如前了。
今年又到了各州過來與幕府算賬的時候了,趙蘇、祝煉的表情都不大開朗。他們的賬是交上了,然而以二人的經驗,收成絕算不上好,兩人開始打腹稿,預備在制定來年計劃的時候向祝纓說明情況。
祝青君與祝重華反而顯得比較輕松,她們與蘇喆、趙蘇、祝煉、巫仁、項安一同參與了祝纓主持的拟定來年預算的小會。涉及他們的主要内容有兩項:一、來年交多少,二、來年他們想花多少。
收稅都是地方上收,卻不是全部上繳到幕府的,各級衙門也會自留一部分用到本地,譬如撫恤、修路、挖渠以及做其他補貼等。同時,幕府收來的稅,則是要花在涉及到整個安南的事務上,這一項是各州都希望多為自己争取一點的,比如修渠,會要求先修自己境内這一段的。
上面希望多收一點,下面希望多留一點。這與朝廷戶部的争吵也很像。
安南比朝廷和諧一些,祝青君與祝重華都定了與今年相仿的目标,祝重華叫苦的話也隻說了:“新地還在開墾,頭兩年收成不定,緩上三、五年,新田我一定能照常交,我寫字據,辦不到提頭來見。現在卻是不行的,還是交舊田的吧。新田産糧還要做種哩。”
祝青君的話沒有那麼多,說道:“普安州屯田亦如是。”
趙蘇與祝煉卻希望戶曹能夠有個心理準備,今年這些收入比較勉強,明年可能交不了這麼多。巫仁道:“無地可墾了麼?”
梧州、博州都是比較“老”的地方,開發耕種年載長,條件好的荒地所剩不多,尤其梧州,還有外五縣不歸管。
不過博州比梧州要新,應該還有餘地的。
趙蘇歎氣道:“你們沒發現麼?近幾年不如往日了。”
祝重華奈着性子聽他說完,驚訝地道:“怎麼,現在這樣還不叫多麼?”
祝煉道:“當然不算多!南方本就貧瘠,産量不如北方,西三州又不如東二州。”
祝青君想了一下,輕松的表情不見了,輕聲說:“不是現在多,是先前太差。西征前,西部三州以前少一季麥,水利也粗糙,耕種的人也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