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第9頁)

  “過來說吧。”

  帳内點起巨大的牛油蠟燭,光線又亮了一些,橘色的火苗照在祝纓臉上,顯得人愈發的柔和慈祥。

  王允直道:“君侯,我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停下休整?我聽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咱們離京時走的就不堅決,路上又慢,現在又停?會不會影響士氣誤事呢?”

  祝纓道:“這句話是這麼用的麼?”

  “诶?不、不是麼?”

  祝纓道:“越是急,越不能急。你說的,那是對上了之後,咱們現在是什麼?是戰前。不準備好了,拿什麼打?禁軍有多少年沒有正經打過仗了,你知道麼?樣子是不錯,可戰場上,不會有畫好的線讓你走、标着布陣。四面喊殺的時候,腦子都是懵的!長途跋涉,上陣之前他們需要休整。”

  “可是,如果不親臨戰陣他們永遠都是新兵。”

  “新兵是最容易死的,上陣之前,得設法讓他們少死一點。”祝纓說。

  王允直還是不能很理解,他書讀得不錯,性情也還算好。這一路的生活既不如在京城精緻,甚至不如出使安南的安逸,他也都忍耐下來,并沒有開口抱怨。眼下卻是真的不太明白,乃至有了一點情緒:“兵貴神速,拖着也不是辦法吧?”

  “這叫準備。”祝纓說。

  王允直聽她說到這裡,就知道不能再逼問了,隻好最後說了一句:“晚輩冒昧,不識君侯安排,隻是心憂西陲,還請君侯明鑒。”

  祝纓點了點頭:“你們明天再來,我安排。”

  有安排就行,王允直勉強壓下了情緒離開了。

  祝纓卻沒有閑下來,她召來了守将所派之信使、将校,詢問前線情況,再制定具體的方案,一直忙到半夜。

  次日一早,祝纓擊鼓召集衆将,一起看沙盤,安排接下來各自的任務。

  祝纓先問大家對西番兵了解多少、對現在西陲的情況了解多少。這個知道的人并不多,大概都知道雙方正在交戰,己方在保持守勢,對方是攻勢。了解得多一些的還知道,西番通常不會堅持太久,這次一直耗着是有點邪門。

  祝纓道:“因為,即使是堅壁清野,他們也還是拿到了好處。桑奎,你說。”

  桑奎便是邊将派來的将尉之一,面相粗糙,皮膚仿佛被漫天的砂土染成了淺黃色。他說:“他們搶……”

  番兵也是兵,出動也得糧草,死傷也需要有對等的收獲。昆達赤他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連攻城的技藝也更精進了。除了在村寨不斷有小收獲,甚至洗劫了一座城池。如今更是出動大軍圍困了州城,城裡的糧食消耗的速度驚人。虧得姚辰英重視這裡,屯了不少糧草,否則現在就該吃人了。

  同時,西番還在揀軟柿子捏,不斷蠶食附近小寨。當然,也付出了代價,西陲與他們是“老朋友”了,對他們的戰法也算熟悉,也并非完全龜縮在城中不出,也有迎敵、追擊的時候。

  總的來說,西番收支能相抵。但對西陲而言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因為仗是在西陲的土地上打的!戰争的破壞之下,無論誰赢都是當地輸。

  桑奎懇求祝纓:“相公,還請早日救百姓于水火。您早日發兵,咱們裡應外合,内外夾擊,既能解州城之圍,也能敗退番主。否則,就算城不破,也要易子而食了。”

  年輕的将校聽了,臉上都露出憤慨的神色來,紛紛請戰。

  祝纓道:“争什麼争?一股腦上去,沒個調度協調,自己人就要先踩踏起來了。西陲兵久戰疲弊,禁軍沒有經驗。還是用禁軍,先将士氣調動起來吧!林風,去抽各營精銳,桑奎,你領路,先不要去州城,先去尋個小股番兵……”

  番兵不時有四出擄掠者,祝纓先盯上的就是他們。出重拳,先打個小的,讓士兵練練手、挨挨揍,林風有經驗、桑奎熟悉地理,精銳準備佳、人數多,能夠保證先打赢。但沒有經驗,一定會被胖揍,可以讓他們不要太輕敵。

  林風不問一聲,答應了就去。

  年輕的将校們雖然嫌這仗小,但第一仗,紛紛請命,都說自己的兵是練得最好的。祝纓便點了其中五人,各帶麾下數百加入。

  “其他人,觀戰。”

  這一仗打得很熱鬧。

  起初,奔襲番兵的時候,桑奎就有點不滿,這些援軍看起來精神是不錯的,卻缺了點味兒。上過戰場殺過人的,跟沒有真刀真槍幹過的,氣質是不同的。林風的土兵裡有一半有點味,另一半氣味也很清新。禁軍就更是如此了。哪怕他們看起來确實是經過訓練的,并不算懶散。

  襲擊番兵的時候,也隻有那一半的土兵顯出老練,新人要麼猛沖,要麼猶豫。這群傻子還忘了一件事——奔襲,确實需要靠鼓噪、鼓噪呐喊壯聲勢恐吓對方,但時機也很重要。傻子們喊早了,提醒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