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第8頁)

  丞相們又是一愁。好容易國家有了起色,皇帝可不能現在死!再說了,太子還太小,齊王還活着,至少得等齊王伏誅吧?

  祝纓對禦醫道:“這件事要保密,誰問,都不能說,尤其是宮裡的。”

  禦醫心裡苦得很,宮裡哪個都比他大!

  施季行也想到了,說:“今後,你隻管陛下的病,不用管别人。哪怕是太後!”

  禦醫這才略放心,轉念一想,皇帝這身體,自己還不知道能活幾天呢!臉又皺了起來,躬着腰退了出去。

  王叔亮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說:“東宮……六歲了,該正經讀書啦!”

  施季行道:“不錯,誰?”

  三個見過劉松年的人都沉默了,不說劉松年,這老頭也不大會教學生,就說陳巒吧,現在這群貨的學問也比不上人家。嶽家呢,嶽桓亡故,兒子的名頭是不如其父祖的。一個楊靜,白白蹉跎了幾十年,現在要用,也已經病不能起了。

  文的、武得都得配吧?武将?斷代了。

  丞相們隻能自己上,王叔亮、施鲲算有家學,他們也不放心把太子再交給别人。皇家已經三代庸主了,太子要還是這個樣子,丞相們哭都來不及。

  王叔亮道:“子璋,你也要算一個。”

  祝纓道:“我想,還是要與姚辰英通個氣的。”

  “也好。”

  祝纓又說:“我這裡還有幾件事要同你們商議。一、縮減宮中開支,二、抑兼并,三、北地援軍。”

  王叔亮一喜,又是一憂:“前兩件都不好辦,難的是要有個引子,後一件是你長項,我們不便多言。可惜,太皇太後的遺令上沒有添上一筆。”

  施季行道:“抑兼并倒不用引子,隻是怎麼做,還要謹慎。如果在咱們手上再辦砸一次,以後這件事一提就是個笑話了。”

  祝纓道:“隻要你們同意,宮中縮減開支我去遊說陛下。至于抑兼并,我是想,何必要一聲令下全國一起動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先試驗一下,我正在選地方——譬如才平定民亂,又或者正有平亂的地方。大兵壓境,順勢就辦了。”

  “地方要慎重。”王叔亮說。

  “好,你們回去也看一看哪裡合适。”

  而北地軍事調度的事,另兩人聽說祝纓要調禁軍,隻說皇帝恐怕會反對,隻要祝纓能夠說服皇帝,他們便不管此事。

  三人議定,各自散去,祝纓并沒有向王叔亮先提及科舉的事,王叔亮松了一口氣。這個選女子做官,他的心裡還是比較難接受的。

  ……——

  祝纓沒有馬上見皇帝,而是與嶽妙君又見了一面。

  嶽妙君仍着素服,與祝纓臨池觀魚。

  祝纓道:“二十三娘已經對我說了。”

  嶽妙君道:“我無意做說客,雖說婕妤是我看好的人,但國家大事,想必有别樣的考量。隻是有一樣,如果沒有皇後,陛下萬一生病,太後可就又要興風作浪了。”

  在祝纓面前,她說話也更直接了一些:“如今,太後最名正言順。齊王的事,大家都有疑慮,不能怪丞相們之前憂柔寡斷。誠然,纨绔子弟、宗室傻子什麼違背人倫的事都能幹得出來,齊王的事還是太蹊跷。”

  “我知道,”祝纓說,“先帝駕崩,宮人宦官讨好齊王,有沒有生往他眼前湊的呢?必然有!但鬧到這麼大,有人推波助瀾。”

  郝大方可是先帝的心腹宦官。

  嶽妙君點頭道:“對!秦王、齊王之争,起頭也有些蹊跷。天家骨肉,不提也罷,但放任太後的私心,傷到了天下根本,百姓因而受難,那就不行。”

  祝纓道:“我這就去見陛下。這楊婕妤——”她雖然是女子,不用避諱與後宮接觸,但畢竟是前朝丞相,不避男女之嫌,倒要避内外勾結的嫌疑,皇帝面前不能做得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