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8頁)

  “可是.….”

  “這場保險是屬于非因為高血壓發病,導緻的出現了意外的情況,而是由于機械原因,出現了意外的情況,造成了我方的意外傷殘。”

  “因此認定我方不屬于理賠是非常不合理的。

  賀東升當時也沒有打算接受保險公司的這個解決方案,于是想通過訴訟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打算将全安保險告上法庭。

  可是全安保險在我方打算通過訴訟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遭受損失的時候,才來認定我方當事人有騙保嫌疑,而不是一開始認定我方就有騙保嫌疑。

  對于這一點,我方請被訴訟方回答我方問題:為什麼不是一開始認定我方具有騙保嫌疑?”

  李雙軍雖然不知道蘇白問的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但是對于這種問題很好回答。

  不假思索的開口:

  “因為在當時,我方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沒有将具體的事項告知法務部門,相關的工作人員沒有法律經驗。”

  “在我方法務人員經過調查情況下,發現了對方具有騙保嫌疑展開調查。”

  面對李雙軍的回答,蘇白笑着點了點頭,繼續陳述:

  “好的。”

  “謝謝被訴訟方的回答。”

  “我方繼續陳述:”

  “在一審判決當中,根據全安保險方面,所提交的材料和訴訟辯訴。

  懷疑賀東升騙保的依據是:東升從購買保險到自身出現意外傷殘造成永久性傷害的時間間隔太短。”

  “懷疑賀東升在主觀上具有騙保的嫌疑。”

  “證據有以下幾點:第一,保險受益人是賀東升的母親,賀東升的母親患有重病,需要用錢,具有騙保為母親治病的主觀意願的嫌疑。

  保險公司的法務,對于賀東升的母親進行過詢問,得知了賀東升具有騙保的想法,并且通過對于賀東升母親的話,再次對賀東升進行詢問,認定其具有騙保的主觀意願,以此提交證據進行立案。”

  “對于這一點關鍵性證據,我方保留疑問,疑問的點在于,我方認為全安保險的法務對于我方的詢問帶有強烈的引導性和目的性。”

  “第二點:”

  “全安保險的法務,經過了詢問賀東升的同事,得知了賀東升有提及過,萬一真的出事了,那麼保險金額算是解決了他的大麻煩了,通過賀東升的同事,進行了進一步的證實了賀東升騙保的主觀意願。”

  “第三點:”

  “通過專業的機構檢測,在非人為故意的情況下,出現意外情況的幾率為百分之五,通過這個專業機構的檢測,全安保險公司認為,我方在具有保護意識的情況下,不應該出現這種意外的情況,再進一步認定我方騙保的主觀意願。”

  “根據保險詐騙罪的概念和構成要件。”

  “保險詐騙罪指的是違反保險法規,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

  “主觀方面表現的是犯罪人以故意為主觀條件。”

  “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了保險法規,采取虛構保險标的,保險事故或制造保險事故。”

  “基于以上的控告,判定賀東升具有騙保嫌疑,我想請問檢方,一審的控告是這樣的嗎?”

  蘇白在陳述完以後,看向了庭審審判長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