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6頁)

  太上皇知道這些,也體諒他們的難處,因此從未追究。

  若無賈薔當日醉仙樓之言,太上皇自己或許都罪己在心。

  但賈薔無意中說出那番話後,太上皇的心思就變了。

  誰不圖名?

  連臣子都好名,更何況天子?

  沒辦法就罷了,可如今連一稚子都有此見解和忠君之心,滿朝堂食君之祿的大臣們,一個個卻還在怨望君父?!

  簡直大逆不道!

  這,才有了太上皇再度開口,二誇賈薔之事。

  然而他的心迹已經這般明白了,卻不想,那些景初舊臣,依舊沒有動靜!!

  好啊!

  真是好啊!!

  太上皇強制按下動怒的心思,面沉如水,淡淡道:“看來,朕這些年确實太寬仁了些。”

  說罷,重新起身走到禦案邊,提筆寫了兩個字後,同魏五道:“去,送給賈薔,告訴他,朕聽說他還未起表字,這是朕賜給他的表字,讓他莫要學那起子無君無父之輩,要恪守本心!”

  因方才之言而心驚膽戰的魏五上前,拿起诏書,看到上面的兩個字後呼吸一緊,瞳孔猛然收縮如針!

  ……

第0090章

半山公

  神京城外,青石壩碼頭上。

  大燕王朝對京杭大運河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以前的曆朝曆代。

  北地苦寒,地産不豐,卻彙聚百萬丁口養于一城。

  若無江南供給,絕難持久。

  而江南物産,多以水路運至大都。

  作為運河的終點,通州青石壩碼頭上,千帆林立,人潮湧動。

  來自江南的谷物、蔬菜瓜果、家禽、織造、木料、瓷器、漆器,源源不斷的自運河運至碼頭,再經碼頭轉運至都中。

  日夜不息,熱鬧非凡。

  為避免商船、民船和漕船争搶河道碼頭,青石壩碼頭南百米外專門立有一個黃亭,作為漕運和客貨船泊岸的分界線。亭内立碑,碑文上明确規定凡客貨船隻能在黃亭子以南靠岸裝卸,一律不得越過黃亭子北上。

  黃亭子以南,西為貨運碼頭,東為客運碼頭。

  客運碼頭上,多有車馬騾轎。

  在這個時代,能夠來往京城的,多是有些跟腳的官員及家眷,次為商賈,再次之,便是進京趕考的讀書人。

  尋常百姓,卻是少見。

  此時,一條尋尋常常的二層客船停靠在碼頭,甲闆上,一其貌不揚的布衣老人負手而立,滄桑的臉上,有些渾濁的眼睛近乎貪婪的看着碼頭上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