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頁)

  遠處河道沿岸的路上漸漸傳來一些熙熙攘攘的聲音,許許多多身影出現在那邊,他們很多人背着繩索,有的扛着工具,有官差也有民衆,有青年也有老年。

  為首的一人正是楚航,見到前方船隻,他顧不上擦汗,高聲呼喊着。

  “看到船了——大家加把勁——”

  因為了解水文環境,了解各處水情,楚航明白,大通河水位狀況雖然不佳,但不是處處都水淺,這裡淺一段,那裡深一段,最好的運輸方法仍然是河運。

  怎麼度過淺水區?自然是用人纖!

  來的人越來越多,譚元裳卻沒有看到多少車馬,更沒看到多少小船,不過他還是立刻下船去岸邊見了那位所謂的嶺東赈災司馬。

  一刻鐘之後,其餘人還在休息,在一邊了解計劃的譚元裳則露出了驚色。

  “什麼?用人纖?你知道我這船有多重麼?而且可不止一條船!從這拖到兆州,你瘋了麼?”

  譚元裳覺得有些荒謬,他的船可不小。

  楚航點了點頭。

  “當然知道,我還知道載滿貨的船隻吃水四尺六,淺水區域亦能借水之浮力!

  而且我們不是拖到兆州,整個河域并非處處是淺水。

  向前拖行百丈,能出這一處淺流,然後有十幾裡深水,再拖行二十丈,又有三裡深水,再拖行五十丈,船隻能行六十餘裡……”

  楚航指向正在休息并用自帶幹糧補充體力的漢子們,又指向遠方河道,此刻依然有人在趕來。

  他以低沉,但斬釘截鐵的聲音緩緩道。

  “譚公,你要相信,此番災劫,人,定,勝,天!”

  譚元裳望向河道上坐着的漢子,一個個讨論着一會怎麼用力,興奮地說着這麼多藥材到來,可以救多少人命,就是沒人說喪氣話!

  譚元裳心中的念頭也有些動搖了。

  楚航原本打算帶幾百人來,但消息一傳開,就有一千多名曾經一起抗洪治水的登州漢子一起連夜趕來。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譚元裳看到了終身難忘的一幕。

  一條條繩索連接了登州漢子們和後方的大船,繩索不夠長就連接,繩牽繩,人連着人,有的人沒有套環可以上肩,就和拔河一樣抓着繩子。

  有過共同使力經驗的他們齊聲喊着号子,勢要把大船拖動。

  “一二三,牽繩走!”

  有人喊着号子,所有人一起重複。

  “一二三,牽繩走,嘿喲——”

  “一二三,救家鄉!”

  “一二三,救家鄉,嘿喲——”

  繩索發出一陣陣被拉緊的聲響,每一個“纖夫”都面紅耳赤,就連楚航也在隊伍之中一起用力,所有人齊心協力共同牽繩。

  一步,兩步,三步……

  衆人腳下的泥土都被踩得翻起,龐大的船隻竟然真的開始緩緩移動……

  大通河上,隻要有水淺難以通行的地方,一千多名登州漢子就會化身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