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易保康一聽更來勁了。
“那以後有的是機會,我得去廚房,吳大人您坐!”
易書元望着這一幕,坐在那沒動,隻是喝了一杯酒。
歲月催人老,以此身應此景,心中也是感慨良多的。
高談志趣也好,講天下天下大勢也罷,總得有個談得來的對象。
人生到頭落葉歸根,讓人有歸屬感的究竟是這地方呢,還是這地方的人呢?
或許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心裡空落落的。
第481章
以信入書
吳明高成了西河村的常客。
比起當年心心念念一直惦記着易書元的書法,如今的吳明高倒是更像一個老朋友了,每次來了也隻是因為孤單了,想找人聊聊天。
易書元偶爾去一次縣城,也必會拜訪吳家老宅。
不知不覺又過去一年,冬天也又到了,元江縣一如既往的寒冷,西河村的田地也早早被白雪覆蓋。
一名老郵吏騎着一頭老馬來到西河村,來到了易府門前,一個正在院門口曬太陽的家丁看到郵吏,立刻站了起來。
“孫叔,您來送信啊?進來喝點熱茶吧?”
郵吏挫着手哈着氣,已經開始在老馬的馱袋裡面翻找起來,一邊找一邊還說着。
“不用了不用了,沒看今天忙嘛,好多書信要送,你們大太爺可有不少信呢!”
“噢噢!”
家丁伸長了脖子瞧着,見郵吏翻出好些信件,得有一小摞,整理了一下才轉身交給家丁。
“給,别弄丢了。”
“唉,孫叔,我給您拿兩個印糕吧,路上吃。”
“呃,那快點啊!”
“哎哎!”
老郵吏就坐在剛剛那個家丁坐過的小凳上,等待印糕的同時,享受片刻的休息,也曬曬這上午的太陽。
望了望易家宅院,雖然在西河村這确實是大戶了,但放到元江縣可算不了什麼,更不用說月州城之類的地方了。
隻是這一家大太爺的信可是不少,而且從信封和紙質,以及信件的磨損程度看,地方怕是都不近,不少走的還是官戳家信,說不定在外還有不少關系呢。
大庸郵驿系統并不是一般老百姓都能享受的,所以理論上郵吏送的信都是和官吏有關的。
當然也不是不能變通,比如一些大書院或者貢院也能用郵驿寄送信件,主要是方便學子趕考之類的需求,但似乎也不是随便一個老百姓能用的。
所幸百姓流動性其實不強,真正有遠房親戚要送信的,托付熟人或者一些有點名望信用的人為“信客”算是常見的,當然這一般也是要給錢的,而且也不好意思太少。
不過這些信客有時候也會把信拜托郵驿小吏,分潤一點費用算是大家都方便。
“孫叔,久等了吧,給,從廚房拿的,還熱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