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幫,那他說大話,誇誇其談,往後很難再被人取信。
幫,不是那麼好幫的。聼
來往南北的人他認識,可告訴馮蘊,相當于将這條暗線暴露給她……
任汝德問:“裡君想将這個閨中密友接到安渡?”
馮蘊微微一笑,“我知先生為難。此事,就當我沒有說過,先生聽過便忘記吧。”
任汝德沉默片刻,問道:“不知裡君這位舊友,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待我去信,讓台城的友人幫忙,照料一二可好?”
馮蘊搖搖頭,“不說也罷,她所經曆的苦難與旁人不同,若不能接到我身邊,姐妹團聚,冒然找上門去,反倒為她惹來麻煩。”
任汝德沒有應下,也沒有拒絕,隻說回去打聽打聽。
兩人去了桃林,确定村學的位置和布局,馮蘊始終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聼
任汝德看在眼裡,次日便帶來了好消息——
他有一個舊友叫魏禮,專事南北走貨,手上有一個镖隊,賺的是辛苦錢,但為人十分仗義,可以代為效勞。
又提醒馮蘊,晉齊兩軍在信州對峙,齊軍眼下正在大量調兵,說不準哪天就爆發大戰,要将人從台城弄到安渡,速度要快。
第100章
鬥篷寄情
魏禮住在石觀縣碼頭附近,整條街的人都認識他,身份很是清白。恐
馮蘊将手上的畫像和字條交給魏禮,順便送上錢币布匹等物,當作酬謝。
魏禮送下東西,說得很自信。
“女郎且等我好消息。”
兩人談好了接送的事宜,馮蘊再三謝過魏禮,再告辭回到花溪村,一頭便紮進了農具坊。
剛開張的作坊,人多了,事情就多,說法也多。
有一些人沒能擠入農具坊裡上工,也會在背後說三道四。
有時候阿樓和小滿會告訴馮蘊一些流言。恐
說到誇的,不見馮蘊有喜色。
說到那些鬧耳朵的,也不見她生氣。
以前,他們以為是女郎涵養好,不跟人家計較,時間長了才發現,女郎是真的不在意。
她每日裡都在忙。
很忙,很忙,忙着做她要做的事。
要麼去安渡郡看玉堂春的生意,要麼在地頭轉悠,和農人說幾句秋播的事情,指點她的“江山”,要麼就在農具坊和工匠讨論制作工藝,要麼就去看村學的建造,哪有時間理會那事?
信州每日都有來往安渡的信使。恐
敖七也幾乎每天捎封信來,說的全是吃飯穿衣等雞毛蒜皮的小事。
營裡哪位兄台值夜睡着,挨了軍棍他要說,早上起身看到林間有兩隻白鶴交頸,他也要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