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5頁)

  寒生心想這杜仲不過是家常中草藥而已,父親講過的,于是微微一笑道:“阿婆采的乃是杜仲,以皮入藥,味甘微辛,性溫,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又名‘思仙’和‘石思仙’。”

  老婆婆哈哈一笑,縱身躍下,無聲無息,飄然落在了寒生的面前。

  劉今墨心下暗自吃驚,這老太太的輕功身法竟和自己的極其相似,看她那淩空一落的姿勢,像極了自己的師傅癞頭和尚梅一影。

  “小郎中,怎麼稱呼啊?”老婆婆說道,面目慈祥,使人憑空生出親切感來。

  “我叫寒生,來自江西婺源。”寒生恭恭敬敬的回答。

  “你是怎麼知道金龍子這一味藥的。”老婆婆接着問道。

  寒生決不會講出《青囊經》來的,于是說道:“朱家世代杏林。”

  “哦,祖傳下來的,嗯,金龍子隻生于武陵源天門山,中原其他地方是沒有的,因此,所有的醫書中也都沒有記載過,世上的郎中都不曉得這是一種奇特的草藥,本地人隻知道其名為‘龍蝦花’。”老婆婆眼睛盯着寒生說道。

  寒生一想果然是這樣,自己除了在《青囊經》上看到過外,并沒有聽說過金龍子,父親也從來未曾提到過,看來老婆婆對自己起了疑心。

  “聽我父親說起過,但從來未曾見過。”寒生一口咬定。

  老婆婆微微一笑,說道:“我家離這兒不遠,請你二位前去坐坐,喝口茶,好麼?”說着,她的眼睛瞟了劉今墨懷中的沈才華一眼。

  沈才華舔了舔嘴唇。

  寒生點點頭,說道:“那就打擾了。”

  寒生和劉今墨跟在了老婆婆的後面,沿着小溪邊的林中小道一直向深處走去。

  地勢越行越高,約摸一個時辰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山崗上,向下望去,群山籠罩在一片雲海之中,不遠處有一座小吊腳樓,四周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有數隻高山鳳蝶在籬笆上飛舞着,随風而來的是一絲酒香,淡而醇香。

  “好酒。”劉今墨禁不住贊歎道。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吊腳樓上傳來吟詩聲,其音古樸蒼涼。

第九十八章

  劉今墨自幼與師父癞頭僧在雁蕩山中的山洞中生活十餘年,那梅一影是當年清宮大内第一高手,因是閹人,所以隻對武學和美酒感興趣,皇宮内所珍藏和天下各地進貢的美酒都品嘗了個夠,因此對酒文化極有心得。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喝着山下沽來的水酒,他總是先發一頓牢騷,然後一面喝着一面給劉今墨講着天下的美酒,以及古來名人騷客飲酒賦詩的典故。

  十餘年下來,劉今墨不僅學了一身上乘的武功,而且還對天下的美酒和名人的酒詩逸事等了如指掌。自從跟随了首長之子進京了以後,遍嘗了各省的美酒,對照師父當年的飲酒心得,自己又是一番感悟。

  所以,剛才風中送來的一絲酒香,他一聞便已知這是地道的陳年老湘潭,所以脫口而出。

  “既道好酒,可知何酒?不知何酒,何道好酒?”吊腳樓上那古樸蒼涼的聲音又起。

  劉今墨微微一笑,朗聲道:“松醪能醉客,慎勿老湘潭。”

  “咦”,樓上之人詫異的叫了聲,随即又道:“既知地名,可知酒名?”

  劉今墨說道:“唐杜甫詩曰: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高人到了,老夫趕緊迎接貴客。”吊腳樓上“咚咚咚”赤腳跑下來一個滿面紅光的矮胖老頭。

  老頭看不出年齡究竟有多少,一頭烏黑的頭發,面上布滿了褶子。

  胖老頭一把拽住劉今墨,嘴裡叫道:“我說嘛,此酒唐代就已經有了,老太婆還不相信呢,咦,怎麼還有一個小孩子,他也會飲酒麼?”

  劉今墨笑着說道:“才華剛剛滿月。”

  “快快随我上樓,看看你究竟能識得多少酒?他是誰?”老頭一指寒生道。

  旁邊的老婆婆說話了:“他是個小郎中,見識可是非同一般呢,竟然識得金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