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4頁)

  “我叫平原,昨日剛剛上山修行,請問老先生如何稱呼?”平原自我介紹說。

  老者呷了一大口酒落肚,正色道:“修行人一般都不再用原來的姓名,叫我‘跛腳隐士’就行了。”

  “‘跛腳隐士’?這麼稱呼似乎有些不大尊重。”平原頗為難。

  “無妨,但凡修行者,對世俗禮數褒貶早已看淡了,小兄弟年紀輕輕的怎麼會入了此道兒?”老者疑惑的目光望過來。

  “隻是厭倦了朝九晚五的刻闆生活,想出來透透氣,見識一些新的事物。”平原說的也是真心話。

  “那你準備在山中的什麼地方修行呢?”老者問。

  “?k王山飛霧洞。”

  “呦,那可是個好去處,不過已經有修行者在裡面了吧?”

  “是的,我跟着師傅在下落水,聽說上落水原來是有人在修行,後來走了。”平原說。

  “哦,那我倒是應該考慮也進飛霧洞内修行,換換環境說不定還可以突破瓶頸呢。”老者沉吟道。

  “好啊,那我們就是道友了。”平原高興的說。

  “你師父叫什麼,在?k王山修行多久了?”老者端起酒杯,和藹的目光注視着他。

  “無燈教授,在飛霧洞中已經好幾十年了。”

  “那他是釋道的哪一家?”

  “儒家功。”平原告訴他。

  “原來如此,”老者漫不經心的問道,“洞中現在隻有你們師徒兩人麼?”

  “還有一位師弟,”平原笑了,“不過才出生沒幾天,還得我這個大師兄給他喂奶呢。”

  “他叫什麼?”

  “庸兒。”

  跛腳隐士在鎮上備齊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酒肉熟食,背在竹簍裡,然後跟随着平原一起攀山來到了飛霧洞。

  下落水石洞内,正在打坐的無燈教授睜開了眼睛,犀利的目光直視着這位不速之客,口中淡淡問道:“道友從何而來?”

  跛腳隐士微微一笑:“湘西沅陵二酉山藏書洞。”

  “哦,相傳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焚書坑儒,京都鹹陽儒生慘遭坑戮。有兩位‘秃發老儒生’偷偷的将家中藏書從鹹陽經河南,水舟陸車星夜南奔,越洞庭沿沅水轉酉水逆流而上,把一千多卷竹簡藏入二酉山古洞之中。劉邦建漢以後,這兩位秃頭儒生遂攜竹簡書籍前去呈獻,令滿朝文武無不感動。正是‘二酉奇篇人鮮識,焚書翻遣書遍存’,曆代文人墨客紛紛前去二酉山仿古朝聖,此事已成為儒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道友既然在此地修行,定是對古今儒學深有見地。”無燈教授呵呵笑道。

  跛腳隐士答道:“道友過獎了,不過二酉藏書,對于繼承、延續和發展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曆史的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曆代朝廷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清光緒年間,湖南督學使張亨嘉奉旨前往沅陵二酉藏書洞樹碑立傳,至此,中原各地學子每年上山朝拜者絡繹不絕。隻可惜文革期間,藏書洞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直到近年來,沅陵縣文物部門才開始着手整理和修複的工作。”

  “道友似乎對中原曆史文化頗為了解,敢問你修道前是做什麼的?”無燈教授見此人對儒家先賢多有褒獎之意,頓時心生好感。

  “我原來隻是一個考古學教授。”跛腳隐士謙虛道。

  無燈教授聞言長舒了一口氣,樂呵呵的說,“老夫無燈,原是北大的曆史系教授,咱們算是同行了。”

  跛腳隐士拱手施禮:“原來無燈道友出自中原第一學府,我初來?k王山,聽說上落水山洞暫時空閑,不知可否就在此隐居修行呢?”

  “當然可以,上面的天坑豎洞原有一位秋波老妪在那兒隐修,如今已經離開。道友正好可以在此修行,閑暇時老夫與你談古論今,豈不快哉?”無燈教授欣然接受,隐士們常年隐居山深之處,時有寂寞難耐之時,若是能有志同道合之人聊天解悶,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多謝無燈道友成全。”跛腳隐士再次拱手相謝。

  “道友如何稱呼?”無燈教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