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第10頁)

EDA是芯片設計公司、晶圓廠、EDA軟件商長期協作的成果,需要大量的數學優化和經驗積累,并非一朝一夕可成。

再三是人才門檻。

在EDA軟件研發人才方面,國内設立EDA專業的高校不太多。

而且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吸引了大量的軟件開發人才,導緻EDA軟件研發者嚴重不足。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國内在EDA的先進制程上面的集成設計能力顯著落後于國外2-3代。

所以說……

大家可千萬别被那些個小說給忽悠了。

尤其是那些個黑科技小說。

裡邊動不動就是造芯片,設計圖紙一畫,就輕輕松松把新型芯片造了出來。

而且動辄就是3nm芯片,甚至還有2nm和1nm,牛蛙的一批。

呵呵!

小說畢竟是小說。

如果不誇張,那根本不好看。

但現實歸現實,我們要明白,現實中造芯片,真的是千難萬難,難如登天。

東雲傾全國之力,目前也就能生産14nm芯片而已,技術成熟的更隻有28nm,短時間内連10nm都進不去,想要達到第二層次的10nm和7nm不知要多久,至于第一層次的5nm和3nm,那要走的路還很長。

即便是有江南這個外挂存在,幫忙搞定了完美石墨烯這個材料大關,并降低了高端光刻機的需求,隻要用普通光刻機就可以,大大縮短了東雲自主制造高性能芯片的時間。

甚至還解決了用完美石墨烯制造電子元件這第一道技術難關。

但後邊的小難關還有幾十上百千個。

尤其是高性能的EDA軟件要是搞不定,那即便這些個小難關全部攻克,到時候也設計不出高性能的碳基芯片。

嗯!

即便能設計出來。

那性能也要大打折扣。

從理論上來手。

碳基芯片的性能強過矽基芯片千百倍,可要是這裡也跟不上,那裡也跟不上,尤其是EDA軟件跟不上的話,最終制造出來的芯片,撐死也就能跟目前國際相平,甚至不足。

目前的芯片市場,被國外死死壟斷,早已形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芯片環境。

即便性能相平,國産芯片也隻能勉強自給自足,而無優勢搶占市場。

要是性能不足,那等于造了個寂寞。

(?ω?)h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