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沒有表明任何觀點。
隻是将事實說明清楚。
在公訴人陳述完畢後,審判長又讓受害人方進行相關的陳述。
“對于以上客觀上的事實,以及上訴方所陳述的内容。”
“受害人委托律師或受害人有沒有什麼要表述的?”
受害人席位上。
不僅有三名受害人女學生,還有其委托律師王琴。
王琴擡頭看了一眼對面的律師,她知道蘇白,南都來的大律師。
全國頂尖刑事律師。
說實話,這場案件對上這麼一名大律師,有一定的壓力。
不過在調整完情緒,面對審判長的詢問,王琴開口進行表述:
“審判長,對于上訴方所陳述的内容,我方并不認同。”
“首先從被害人的角度而言。”
“受害人是百川縣一高中學的高二學生,在學校内的事迹暫時不論。”
“單從這個案子的角度出發,受害人所表述的内容是——”
“夏明遠在借助某些“借口”,對受害人進行了猥亵和騷擾。”
“存不存在着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夏明遠,故意利用我方受害人的這種行為對其進行猥亵和騷擾?”
“由于受害人所違反的校規比較多,所以夏明遠借此機會,對于三人進行猥亵和騷擾?”
“有可能!”
“再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三名受害人,都屬于未成年,還在學校,相對來說比較單純。”
“從口供而言,具有較大的真實性。”
“尤其是三人的口供以及描述相差不大,從這一點來說,我方傾向于判定夏明遠的确有犯罪的行為。”
“審判長以上是我方的表述。”
對于王琴的表述,蘇白不能說不贊同。
從懷疑的角度來講,的确存在着這種可能性。
但是也隻是從懷疑的角度來講。
說白了,對方的觀點就是,夏明遠是故意借着受害三人違反校規的機會對其進行猥亵和騷擾。
這種說法,如果有事實證據,完全合理。
可現實呢?
你不講現實隻講懷疑,隻從懷疑的角度來講,那不妥妥的虛空嗎?
蘇白開口反駁:“我想請問一下受害人委托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