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頁)

「後來趕上九十年代下崗大潮,我家沒能幸免,父母雙雙下崗。

「家裡一時斷了所有的生活來源,日子過得非常困難,印象中搬了好幾次家,住的地方越來越小、越來越陰暗。

「家裡窮困得揭不開鍋。母親出去擺攤賣燒餅掙錢,結果攤子被人砸了;父親想跟着同鄉出國打黑工,結果被人騙光了路費。

「父母每天都要去菜市場撿菜皮、碎肉,去晚了撿不到,因為當時搶菜皮的下崗工人家庭非常多。每天一家人圍着空桌子喝稀米湯是常态,家裡永遠能聽見父母的唉聲歎氣。

「我年紀小,也想幫家裡減輕負擔,就跟着别人去河裡摸魚,結果因為太餓了低血糖,腦子一暈眼前一花就一頭紮進了河裡,差點淹死。

「被救上來後,我得了溺水性肺炎,家庭狀況雪上加霜……」

陸澤銘說不下去了,眼中有淚光閃爍。

說到底,他現在也隻有二十來歲,如果不是悲慘的童年使然,不至于養成這麼偏執的性格。

我比他年長許多,卻也不好多加評價,隻能說:「我能理解,我也經曆過那個混亂的年代。後來呢?」

「後來,有人想娶我媽媽。」

陸澤銘艱澀地說。

「為了

500

塊錢,我爸就讓我媽跟着那人走了,那人保證會一輩子會對媽媽好。

「這是我

5

歲時候的事,年紀太小了,很多細節都忘了,但是媽媽上火車時回頭看我那一幕,永遠忘不了。

「隔着人山人海,她就是用那樣憐愛的、悲戚的眼神,遠遠凝望着我,向我伸出手——像你畫的那樣——可又斷然放下了,扭頭消失在了黑洞洞的火車中。

「我大哭着喊『媽媽!』,被我爸死死拉住,不讓追。那列火車就開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小時候我很怨恨媽媽,不明白媽媽為什麼不要我,長大了才明白了。後來沒幾年,我爸打工太拼命,生病死了。

「所以你說你是孤兒,其實我也是,區别可能就在于我曾經擁有過父愛母愛。擁有過就會有念想,這很痛苦。」

我說:「失去和從未得到是兩種痛苦。我确實對從未得到的東西理解力不夠,但我也會憧憬母愛。後來呢?」

陸澤銘繼續講述,「我

15

歲的時候,就有當記者的潛質了,寫文章很好。我在我們當地報紙上寫文章,還連載過一部小說。

「我拼命地寫,沒日沒夜地寫,靠寫文章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