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頁)

他嘴裡的“安排”,聽着多麼順理成章。我心裡不是沒失落,但看着兒子為難的樣子,想着都是親戚,便點了頭。誰知道,這一住,就是五年。

這五年裡,兒子王磊和兒媳劉娟,也就是逢年過節,提着點水果牛奶來看看我,象征性地塞給我幾百塊錢紅包,紅包薄得像張紙片,透着一股子敷衍。他們很少提接我去住的事,仿佛我已經理所當然地成了侄子家的“常駐人口”。

劉娟尤其不怎麼待見我。她總覺得我土氣,生活習慣不好,話裡話外透着嫌棄。每次她來,我都盡量躲在自己那間小小的儲藏室改的卧室裡,少在她面前晃悠。

即便如此,我對兒子王磊,心裡總還殘存着那麼一絲微弱的期望。他是我的獨苗啊,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也許,隻是他現在确實困難,等他條件好了,總會把我接回去的吧?

我常常這樣安慰自己,像抓住最後一根稻草。

都說養兒防老,我這倒好,老了老了,成了親戚家‘流動’的老寶貝,還是自帶幹糧的那種。這滋味,隻有自己心裡清楚,像吃了黃連,苦,還說不出來。

就在我以為日子會一直這樣不鹹不淡地過下去的時候,老房子那邊傳來了消息——要拆遷了。

起初,消息還很模糊,隻是街坊鄰居間傳來傳去的小道消息。我沒太往心裡去,畢竟住了幾十年的老片區,說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倒是侄子王斌和侄媳張蘭,比我還上心。

“嬸兒,聽說你們那片兒真要動了?”張蘭裝作不經意地問,一邊擇着手裡的青菜。

“是啊嬸兒,這可是大事兒,您得打聽清楚政策。”王斌也放下手裡的報紙,插了一句。

他們倆一唱一和,眼睛裡閃爍着一種我不太舒服的光芒。

沒過多久,正式的拆遷公告就貼出來了,紅底黑字,清清楚楚。我家那套老破小,按照政策,能拿到一筆七十萬的拆遷補償款!

七十萬!

這個數字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我拿着那張評估單,手都在抖。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多錢啊!

最先“激動”起來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兒子王磊和兒媳劉娟。

那幾天,我的電話突然變得異常繁忙。以前十天半個月才來一個的兒子電話,現在一天能打好幾個。

“媽!您身體怎麼樣啊?缺不缺什麼?我給您寄過去!”王磊的聲音熱情得讓我有些不适應。

“媽,周末我們帶孫子去看您!您想吃什麼?我給您做!”劉娟的聲音更是甜得發膩,還特意強調帶孫子——要知道,他們以前總說孩子忙,學業重,很少帶他來侄子家看我。

果然,那個周末,他們一家三口真的來了。大包小包,堆滿了侄子家不算寬敞的客廳。各種我叫不上名字的“營養品”,包裝得花裡胡哨。劉娟更是挽着我的胳膊,一口一個“媽,您瞧瞧,這幾年在我們斌哥家,您都瘦了!真是受苦了!”

她一邊說,一邊用眼角瞟着王斌和張蘭,那意思再明顯不過。王斌和張蘭臉上挂着略顯尴尬的笑容,連連說:“不辛苦,不辛苦,嬸兒在這兒挺好的。”

我看着眼前這突如其來的“孝子賢媳”,心裡五味雜陳。要說不感動,是假的。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兒媳,他們能想着我,我這心裡頭,總歸是暖的。可這暖意裡,又摻雜着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和疑慮。

他們這态度轉變也太快了點吧?快得就像戲台上的變臉。

七十萬,嚯,這數字砸下來,我這半截入土的老太婆,忽然就成了香饽饽,連我那萬年不登門的兒媳婦,都開始研究養生菜譜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我心裡嘀咕着,臉上卻隻能擠出笑容,應付着他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