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4頁)

後來,阿笙才知道,這話從少年口中說出來,究竟有多不易。

他叫陶然,他曾陪阿笙一起走過了漫長歲月,後來阿笙算了算年份,一共11年,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同校同班。

她不能刻骨銘心的記起陳鈞,卻能刻骨銘心的記起他,因為他把人生的最後絕唱化成了最動聽的音符,從此以後萦繞在耳,再也不曾消散過。

開學半月前,陶然回農村老家,路過河壩,見有幾位孩童貪玩溺水,少年良善,果斷跳了下去。

三名兒童,被他救了兩名,另外一名孩子和他一起……溺斃。

陶然事迹轟動縣城,錦旗一面接一面的往家裡送,陶然父母抱着兒子的屍首哭的撕心裂肺。

阿笙初聽消息的時候,還以為是惡作劇,直到劉依依流眼淚,她才知道是真的。一路上,她和劉依依飛快的往陶然家裡跑,行人紛紛看着她們,詫異、不解。

他們奇怪這兩個孩子怎麼會哭的這麼傷心。

陶然出事那天,陶家無眠,高三班的學生們俱是哭了一夜。

他們在學校裡點上白蠟燭,圍成一個圈,坐在地上,一遍遍大聲唱着周華健的《朋友》,唱到最後均是淚流滿面,哽咽難言。

陶然下葬那天是個大晴天,陽光送走少年,盛夏灰塵在空氣中漂浮着,知了沒完沒了的叫嚣着,令人心煩氣躁。

阿笙把白菊花放在陶然胸前,她仿佛看到少年在微笑,有聲音在耳邊回響:“顧笙,T大開學那天,我們一起去學校報到,好不好?”

阿笙抿了抿唇,眼眸潮濕,看着少年再也無法睜開的雙眸,輕聲呢喃道:“好。”

陶然的死沖刷了高三班對大學的憧憬和興奮,那幾天阿笙情緒很低迷,直到陶然死後第五天,她接到了陶然母親的來電。

聲音沙啞,哽咽:“顧笙嗎?能來我家一趟嗎?陶然有東西留給你。”

高三班個人紀念留言薄裡,她的筆迹躍然紙上:“寫給陶然:都說黑色高三,青春屠宰場,我們的青春在這裡覆滅,但我卻想感謝高三,因為有它,我們的青春才有場地可以肆意綻放,久居不走。同學:阿笙。”

在她的留言下方,出現了這麼一行字。

“你靜靜地居住在我的心裡,如同滿月居于夜。陶然。寫給陪我一起長大的女孩——阿笙。”

眼淚“啪嗒”一聲砸落紙頁,暈染了陶然的字迹。

那天,她看到了陶然的日記本,看到了陶然收集的照片,每一張裡面都有一個她。

他說:“為了有資格站在你身邊,我一直都很努力。”

他說:“有時候我會想,你我同窗這麼多年,如果以後分隔兩地,你是否會忘記我?顧笙,能不能不要忘記我,我會努力。”

他說:“我喜歡你聰明,但又懼怕你太聰明。我總怕你跑的太快,我追的太慢,我怕我隻顧着追你,可一擡眸,你卻早已跑遠了,到大學後,你能不能等等我?”

他說:“我看到你會緊張,會像個孩子,這讓我很懊惱,你是不是覺得我很傻,我這個人很無趣,除了學習,好像什麼都不會,這樣一個我,你怕是不會喜歡的。今天太陽很溫暖,你從街道上走過,我在我家陽台上看到你,既緊張又高興。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你有了喜歡的人,你在他面前會緊張,會出糗,會像個孩子,我笑了,笑你也有這麼狼狽的時候,但醒來後,我笑不出來……顧笙,我有點小難過。”

他說:“考上T大,除了要感謝老師和父母,我還要感謝一個人。因為顧笙,我收獲了成長中的獨一無二。夢想在未來,希望高三班的同學們都能帶着夢想展翅高飛。”

阿笙走出陶然家的時候,外面在下雨,淅淅瀝瀝,陶然母親給她拿了一把傘,路上有車輛經過,濺了她一身污水,她就那麼站在大街上,低頭看着濕濕的布鞋,

她待人素來不親近,她喜歡泰戈爾哪句詩詞,若不是真心喜歡,陶然怎會知道?

她看到了陶然的心聲,内心湧起的不是感動,而是看清後的悲涼。

曾經的陶然就好比現如今的阿笙。

有這種念頭的時候,阿笙輕輕微笑,室内聲音仿佛都消失了,隻有陸子初清冷的眉眼。

她對陸子初說:“老師,不是不能,是不敢,也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