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之前,他得更加嚴格的按照朝廷的要求和标準進行施工,避免出現延誤工期、工程質量不佳等問題。
同時也得更加合理的調配人力,維持秩序,以減少勞工逃亡與鬧事情況。
待張良上了馬,趙天行想了想,又帶着一絲歉意,說道:“下官在此監工,職責所在,不能随意出去,待事了,下官定登門拜訪,到時候還請張大人多多指教啊!”
張良理解趙天行的處境,微笑點頭,“好,那吾便在鹹陽等趙大人了。”
說完,張良揚起馬鞭,輕喝一聲,胯下駿馬便輕快地向前奔去。
随行的兩名身着戎裝護衛也緊緊地跟在他的身後,三人沿着蜿蜒的山路,漸漸遠去。
趙天行站在原地,目送着張良離去,直到看不到人影,才重新返回營地。
而此時,帝都大學,多功能教室内。
顧绫雪已經跟衆人詳細探讨完了燃燒原理、熱傳導和熱輻射等物理現象,也讓衆人理解熱量傳遞、燃燒效率等基本概念,同時還淺談了一下空氣流動對燃燒的影響,以及如何設計通風系統。
現在,負責燃煤鍋爐與煤爐子的南星寒正站在黑闆前,拿着粉筆,将這段時間以來他們設計出來的煤爐子的設計圖畫在黑闆上。
随着他一筆一劃地描繪,新式煤爐子的各個關鍵部位,包括進風口、燃燒室、灰坑、煙道以及煙囪等,也逐漸清晰地呈現在衆人眼中。
顧绫雪則站在講台的一邊,看着桌子上擺放着的一個不完整的煤爐子半成品。
那是一個用陶土制成的爐體,較為粗糙,顯然還沒有精細的加工和裝飾。
在爐體的底部和側壁,隻開有幾個簡單的小孔作為通風口,這些通風口的大小和布局看起來也尚未經過優化,顯得有些随意。
爐體上,還有一塊簡單的青銅闆,用以覆蓋爐膛的入口,但看起來這個青銅爐門好像無法完全密封?可能隻能起到最基本的阻擋作用,對于控制燃燒速率和調節通風量還遠遠不夠精細。
顧绫雪還看到了一個簡單的陶土管煙囪,但還未與爐體成功連接,這意味着目前還不能正常地排出煙氣。
整體而言,這個煤爐子目前看上去,就隻是一個帶有開口的方筒,距離一個能夠正常使用的煤爐還有很大的差距。
盡管上次,顧绫雪已經非常負責任的告訴了他們煤爐子的大概研制思路,但限于技術條件、材料加工能力以及對現代蜂窩煤爐子概念的理解,八天時間顯然根本就不足以造出來一個原型的制造。
至于這半成品煤爐子旁邊,放着的蜂窩煤,以及配套的煤鏟、火鉗以及爐蓋,也同樣有些不夠人性化。
顧绫雪心中微微歎息。
其實,她個人還是更傾向于給他們時間慢慢琢磨的,雖然可能會多走一些彎路,出現一些錯誤,就像現在這樣。
但造是肯定能夠完美的造出來的!
隻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但現在,試錯的成本很大,他們沒有時間浪費啊!
南星寒在黑闆上畫完設計圖後,轉過身來,面對着衆人,開口說道:“這便是我等初步設計出來的煤爐子。”
“其底部與側壁都設有一些小孔作為通風口。”說着,伸手一邊指着圖紙上的一些地方,一邊解說道:“此處是一個可以調節的爐門,用以控制……氧氣供應與燃燒速度,爐膛内部我等也設計成了适合蜂窩煤之形狀。”
“在這邊,有一個灰坑,用于收集燃燒後之灰燼。”
“煙道連接着爐膛與煙囪,确保煙氣能夠順暢排出,但目前由于時間有限,我等還未能完全制作出來。”
“且在實際制作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些難題,或許是某些地方設計不夠合理,又或者在制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技術問題,但我等準備先造出一個原型來,通過實際測試,觀察爐子在燃燒時的表現,以便做出相應調整。”
“顧大人,這便是我等目前思路以及進展,還請大人不吝賜教。”南星寒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态度上十分謙遜。
教室内的衆人也全都看着顧绫雪,就連恢和穿耳兩個人也一副随時記筆記的樣子,顯然,他們不僅被在座的人“同化”了,通過這兩天的接觸,他們兄妹二人對自己這位師長大人的智慧已經敬佩的五體投地,完全成了盲目崇拜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