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8頁)

《田律》一出,細列農耕之細則,從播種之期、耕耘之法,至水利之興、蟲害之防,皆有所規。官吏循律而行,民衆依律而作,農田得以廣辟,五谷得以豐登。

後,又行「誘三晉之民,利其田宅」之策,此乃深謀遠慮之舉。

三晉之地,百姓衆多,然地狹民稠,生計維艱。

秦以廣袤之地、肥沃之田相誘,許以安居樂業之願,三晉百姓攜家帶口,徙居秦境。既補秦地勞力之不足,又增田野耕耘之人數,農業因之大興,國勢愈加強盛。

綜上,秦始皇三十一年之經濟政策,實為千古未有之變革,于國于民,皆有大益。陛下之英明神武,必将載入史冊,永垂不朽。

顧绫雪眼中再次露出了異色。

這馬屁拍的……人才啊!

“此份周報,可是鐘院長所寫?”顧绫雪看向鐘子隐詢問道。

鐘子隐呵呵一笑,“非也,此乃小說家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撰寫而成。”

顧绫雪嘴角勾起一抹揶揄的笑容,問道:“那這些溢美之詞?”

“如實記錄罷了。”鐘子隐一臉正色,一本正經的說道:“我小說家雖以文辭見長,但更重視的乃内容之嚴謹與真實。”

“這倒也是,确實都是如實記錄。”顧绫雪點了點頭,繼續看了起來。

朝野紀事:

渭水之南,上林苑内,阿房宮前殿地基奠定,規模之大,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拟與天齊,彰始皇帝一統六合、君臨天下之志。

蒙恬大将軍奉命率雄師,開山辟路,築就鹹陽至九原之直道,千裡通途,軍行便捷,國之疆域,因此更密。

鹹陽之内,設帝都大學,諸子百家競相設立學宮,廣開才路,預計招攬學子五千餘衆,文脈延續,思想碰撞,一時無兩。

民生所需:

帝國榮光之下,亦有民生之艱。

統一度量衡、車軌等政,雖便國計民生,然苛捐雜稅、繁重徭役,百姓既感生活稍有改善之喜,又飽受重負之苦,渴望減輕負擔,複歸安甯農耕之态。

民衆之聲,字字懇切,期盼朝廷輕徭薄賦,縮減非必要之工程,使民得以喘息,安于本業。

治安情況:

戶籍制度,為固國安民,帝推行嚴格戶籍制度,不論男女,出生皆需列名戶籍,死後除名。

法律與秩序,秦律森嚴,于農民實行什伍相連之法,遷徙者則當谒吏轉移戶籍,即為“更籍”,以保社稷之穩。

顧绫雪呼了一口氣,終于看向了最後一個版面——文化教育。

教育政策:

昔者,秦始皇帝統一六國,海内一統,車同軌,書同文。

秦始皇三十四年,頒禁私學令,以吏為師,教化以法。

博士官七十人,掌古今曆史文化,備顧問。

文字統一,小篆為書體,編《倉颉篇》《爰曆篇》《博學篇》,為學童識字之用。推行禮教,以忠孝為政之本。

今歲,帝下诏,鹹陽建帝都大學,四十八郡建官方學堂,科舉之制将行,此乃開天辟地之創舉,為天下學子敞開進身之階。

公子扶蘇與上卿蒙毅奉皇命亦籌備于邊境設學堂,邀匈奴貴族子弟共學,以增兩國之了解,欲以文道與商貿化幹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