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5頁)

“受潮問題,可以試着在罐内放置幹燥劑,譬如幹淨幹燥的麻類植物纖維,或者在陽光下暴曬後完全幹燥的稻谷殼,注意千萬不能有發黴的!最後使用隔闆或單獨的小包裝袋來将他們與奶粉隔離,避免直接接觸。”

“就先這樣吧!”

顧绫雪原本還想問司南改良成指南針的事情的,但眼看人已經全部到場了,所以清了一下嗓子,面帶着微笑,對在場所有人說道:“呵呵,其實今日把諸位大人請來,是想談一談望遠鏡以及火槍、火炮的……”

“何為望遠鏡?諸位或許從名字上就已經猜出了一二,沒錯,這就是一種借助透鏡、反射鏡等元件,使遠方的物體看起來恍若近在咫尺一樣的器具。”

“望遠鏡在手,小之可以偵察敵情,大則可以助吾輩遠眺天際星辰,探宇宙奧秘。”

這話一出,陰陽家這邊的鄒院長眼睛猛地一亮。

之前,他們就曾與顧绫雪一起論道,探讨過日行于天,還是天行于日,以及五星升降、周期變換等諸多深奧的問題。

當時,顧绫雪說過,他們種花家更傾向于通過觀察、試驗和數學邏輯推理來理解和描述宇宙的運行規律,他們一直對此深感好奇,疑惑種花家究竟是通過何種神秘的觀測手段,來觀察到那些遙遠天體的運行細節的。

現在,答案似乎呼之而出!?

“諸位都知道,世間萬物之所以顯于吾等目下,皆因為光芒進入了我們的眼睛,就像白晝時,日光照亮萬物,萬物反射的光線投于我等瞳仁,我們便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東西。”

“這光線,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遵循直道而行,譬如日下立棍,棍影随之而生,就是因為光線遇棍受阻,不得越其界,故而棍後之地,光不及處,便成暗影。”

說着,顧绫雪拿起粉筆,在黑闆上簡單畫出了一個人眼的結構草圖,标記處瞳孔、視網膜等地方,又用字母A畫了一個成像,說道:“吾等之目,就恰似一個精巧的儀器,若物距吾目遠,則所見小而模糊,若物距吾目近,則所見大而明晰,皆因距離不同,而緻視物不同。”

“司馬大人。”顧绫雪指着一個有陽光照射的窗戶前大約四十幾厘米的地方,“勞煩你幫忙将那塊帶有小孔的木闆放置在那邊。”

“好。”司馬昌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第一時間小心翼翼的調整着木闆的位置,将其穩穩地立在了顧绫雪所指定的地方。

“恢,穿耳,你們将白布放在那邊。”顧绫雪又伸手指着距離木闆約一到兩米的地方,指揮道:“将白色布展開并垂直放置。”

恢和穿耳也立即領命而行,走到指定位置後,配合着将白色布從木棍上緩緩展開,雙手拉着布的兩角,使之垂直。

随後,顧绫雪又請工室來的幾名工匠,請他們幫忙将準備好的粗麻制成的布簾系在窗戶上方的木框上,随着工匠們手腳麻利的把布簾逐漸拉上,整個教室裡的光線也變得越來越暗。

一切準備就緒後,顧绫雪拿起一個木頭雕刻而成的小木偶,走到其中一個窗戶前面,伸手輕輕捏住厚布簾上預留的一個小開口,然後緩緩拉開。

刹那間,一束明亮的光線從狹小的開口處湧了進來,随着陽光的湧入,顧绫雪也将小木偶舉到了光線之中。

“司馬大人,煩請您再将木闆往左挪動一絲,對,就是這樣,隻需一點點就好。”

“恢、穿耳,你們那邊的白布也往右邊挪一點,慢一點,好,非常好。”

随着白色布的緩緩移動,在場所有人的目光也好奇的鎖定在白布之上。

一開始,白布上隻出現了一些模糊的光影,形狀也讓人看不太真切。

就在這移動過程中,小木偶、帶有小孔的木闆,以及白色布漸漸的處在了同一條直線上的時候,突然之間,一個倒立的小木偶在白布上顯現了出來。

雖然這景象有些模糊,但衆人還是一下子就辨認出那是木偶的大緻形狀!

一瞬間,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歎聲。

但墨家那邊幾個人卻是點着頭,似乎并沒有太過驚訝。

墨家钜子黃庭靖更是雙手抱于胸前,眼神中透着一種了然于胸的沉靜。

宗房淩琛低聲對身旁的南星寒說道,“南兄,這不正是「光到影從」的道理?與先師在《墨子》一書中所描述的一樣啊!”

南星寒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在「經下」與「經說下」篇中,我們的先輩就已經深入探讨過光的直線傳播以及影子的形成,這其中便包含了這個原理,沒想到今日顧大人直接将這一原理給呈現了出來。”

顧绫雪這時微笑着開口問道:“墨家學派早就對光和影的關系有所鑽研,想必知道這是何種原理吧?不如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