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頁)

“過去不等于未來!”

“沒有失敗,隻有暫時停止成功!”

“成功者願意做别人不願做的事情!”

“任何成功者都是靠投資他的腦袋賺錢!”

“成功者擁有一流的态度、能力和技巧!”

“成功的态度決定一切!”

瞧這些激動人心的口号,在這裡你能赢得人生的一切,那麼你将如同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拼死也要待在這裡,哪兒也不去。

我的朋友默克是一家成長型公司的領袖,我認為他的公司在10年内一定會成為全美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他成功地打造了一個非常棒的環境,建立了一個類似于夢想之家的平台,用“夢想的細胞”構成了這家公司的每一個空間。

通俗地說,坐在這裡上班,就像來到了天堂,忘記了外面的一切煩惱。他的員工對此發出的感慨最有說服力:

“有不愉快的時候嗎?”

“當然,但那些稍縱即逝。”

在他的公司赢得一個工作位是困難的,當默克向我介紹面試的流程和标準時,我甚至覺得他的挑剔超過了蘋果和谷歌公司。他設計了嚴苛的錄用制度,但是,這反而擡高了公司的品位,讓加州的各路學子為之心神動搖。

默克不但在公司設置了超出人們想象的獎勵制度,還對于夢想的回饋給予了充分的實現空間。比如他在一次例會上說:“未來三年,我們的任務是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老闆,隻要你為公司提供能夠促進巨大增長的經營計劃,你将立刻成為管理層的一員,從公司拿到一部分股權。”

然後,他的承諾就變成了公司制度的一部分,這使他的手下無形中提高了工作投入的程度,使他的慷慨和偉大再次出現在員工的飯後談資中。他輕易地讓人們興奮,并使他們深信不疑。

但是,你能想象到這全是假的嗎?至少不完全真實。夢想的洗腦讓人成為利潤的祭品,而這是在人們自願的前提下發生的,就像一對愛人幸福地走進婚姻殿堂,還接受了衆人的祝福。

在另一家利潤同樣很高的公司,我看到的情況卻是,員工的離職率非常高,不到兩年時間,已有四位管理層要人離開,還更換了45%的部門經理。在這裡有殘酷的激勵制度,但問題出在這家公司隻是采用了金錢去駕馭員工的勞動,沒有進行精神上的動員和洗腦。

隻給錢是赢不到忠心的,錢隻是生活的必需品,卻不是讓人幸福的充分條件。

“有時候,你的一個微笑,一個動作,給他的鼓舞遠比一個紅包更大。”

“為什麼這麼說?”

我對這家公司的總裁說:“無論處于什麼情況下,每一個人都需要得到認可,包括他們的想法。我有一個習慣,召開會議時,不管手下的方案多麼不倫不類,異想天開,或者荒誕無比,完全沒有可行性,我都會大加贊美,交給助手并公開告訴他,這份方案很重要,對公司非常重要,我們将會深入讨論。”

他若有所悟地說:“這是人們要赢得的東西,所以他才會感恩。”

我對他講了一個故事來形象地描述這一點。一位老農在喂牛時,為何把草料鏟到高處,而不是放在地上讓它吃呢?答案是:在草質不好的情況下,如果放在地上,牛就對它不屑一顧,但如果放到讓它隻能勉強夠得着的高處,它就會努力地去吃,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一直到把全部的草料統統吃個精光,還會覺得意猶未盡。

我們在全球做了一項調查,包括了上百家知名公司,雖然每個公司的核心理念和制定的夢想并不相同,但每個公司都将自己的核心理念細化為可執行的細節,融入并滲透到員工的工作中去,從而在員工的内心激活他們夢想的細胞,并為之瘋狂地奮鬥。

可以說,世界級公司的競争就是理念與夢想的競争,而理念的競争同時又是一種關于細節的競争。隻有夢想遠遠不夠,還需要在可執行的細節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

比如,在調查中,全球著名的LG電子和戴爾公司,作為迅速崛起并對公司理念高度重視的代表公司,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的也是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每個新加入LG電子的新員工,無一例外地會感受到LG電子撲面而來的理念宣傳。在樓梯的各個醒目的拐角,都會貼有關于“革新”理念的标語,如:“革新是核心!執行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業績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