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高德公司的專業人員進行調查後,反饋回來的結果卻并非如此。費舍爾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在12名辭職員工中,的确有一人收到了華爾街金融巨頭的邀請,但他并沒有真正成行,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小鎮,進入了一家新型科技公司,做他們的融資顧問。換句話說,他自己單幹了,成了一位自由工作者,做起了金融掮客。
另外的11名員工,他們有各自的原因,薪水的提升也無法阻止他們跳槽的決心。比如,一些人覺得金融行業的工作壓力太大,在這幾年行情越來越糟的背景下,堅持下去沒有什麼意義;還有人強烈地認為,公司盡管在薪水上給予了較高的滿足,卻讓他們看不到清晰的職業前景。對後者而言,這便是公司職業洗腦的失敗。
我們在美國做過三次大規模的“離職”調查,分析人們跳槽的原因和理由。概括起來,大緻有八種因素促使了一個人選擇辭職,另謀高就。
·為了創業
這樣的人屬于較為清醒的群體,他們到這裡工作懷有最直接的目的:為今後自己的創業做準備。當他了解到了行業情況,熟悉了行規、制度、技術、成本等各項指标以後,一旦打好了基礎,他就會果斷地離開。
企業對這樣的人“畫蘋果”起不到太好的作用,因為他十分理智,沒有興趣在你這裡長期發展。
·為了發展
他認為公司的發展目标與他個人的發展目标不一緻,或者他個人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他自己的發展前程,當機會合适時,就離你而去,到另一個更适合他發展的公司去。
原因:公司提供的“蘋果”不是他想要的味道,他不想遷就,就一定離開。
·為了挑戰和升職
這類人喜歡刺激和冒險,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取得一些新的成就,向更高的高度邁進。他認為在這裡已經得到了全部,沒有新的蛋糕值得他去追求。
我将這樣的人稱之為“名利心過重的人”,一般而言,需要忠誠度的企業不适合雇用這類員工,在他們的心裡,“忠誠”沒有太大的價值。他們是利己主義者,很難被洗腦。
·某種選擇
希望變化一下工作的領域和行業的性質,有些人也會在找不到合适的定位時,頻頻跳槽。比如一名公務員,在工作兩年後突然發覺,自己更适合去跨國公司或者民營企業,而不是待在溫室環境浪費時間,這是他離開的動力。
對于他,你必須能讓他堅定現在的選擇,深信在這裡工作是他走出的最正确的一步。否則,他猶豫和懷疑的性格早晚有一天會使他發現自己“理想破滅”,然後邁出跳槽的步伐——盡管他的許多判斷都不一定是對的。
·為了金錢
他們以金錢為目标,高工資是他留下的唯一因素。一旦有人出更高的價錢,他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對此類人,精神的洗腦沒有多大作用。如果你不能給他滿意的薪水,或者你認為他的價值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應該果斷地讓他離開,不必有惋惜之情。這樣的人同樣沒有忠誠的概念,他們是徹頭徹尾的拜金主義者。換句話說,他們是被“追求金錢”的理想洗腦的人。
·感覺主宰行動的人
有許多人的工作狀态仍然在跟着感覺走,感覺好了就幹,感覺不好立刻擡屁股走人。他們相信生活需要“順其自然”,但實際上卻是沒有定性,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想思考這個問題。
洗腦對他沒有作用。事實上,這類人也沒有進行工作培訓和提升的價值。
·因為習慣
還有些人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無休無止的新鮮感。他們的目标不是換份工作,而是覺得煩而無味,想擺脫陳舊的環境。
這類人很容易跳槽上瘾,他們懼怕複雜的人際關系,不想讓自己的生活變成某種定式,形成慣性和穩定的環境。
·被動的選擇
最後一種跳槽的原因是迫于無奈的。人們在職場環境中經常發生摩擦,當他與上司或同事發生糾紛時,如果處理不了,就可能離開。工作上的差錯也是造成一些人主動跳槽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