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4頁)

當你的手下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并對他們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時,你在此時是否幸福、感動和為之感恩呢?如果你隻是依據他們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就判定他們對工作很滿意,那麼你有可能處于危險中,因為你忽視了隐藏在他們内心深處的對于現實的要求。

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你要建立真正的績效評估制度,抛棄你的高傲,不要再慫恿你的手下每天都盯着未來——這并非時時無敵的法寶。這對于洗腦者來說,通常有些困難,但拿出真金白銀可以讓人們對你更加有信心。你能因此從與你共事的每一個人那兒得到最為真實的反饋。

有時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去問員工一個可能有些尴尬的問題:“我對你們像對我自己一樣好嗎?”盡管你不可能得到坦率的回答,但你卻能在這樣的溝通中發現他們當前的需要,然後你就能趁機滿足他們。

第三章

引爆心理情緒

赢家六條基本法則

★知道大衆在想什麼,你就擁有了市場。

★建立一個情緒分析模式,再對号入座,永遠都準備有預案。

★世界上所有的人共同組成了一種複雜的操縱關系。借助各種心理、情緒、言行和遊戲規則控制對方,這是聰明人在做的事情。

★能夠引導某種趨勢,你就控制了人們的情緒,成為他們的“導師”。

★如果面臨集體反對怎麼辦?1.等他們掉進“火坑”;2.再拉他們上來。

★所有的心理操縱都為了一個目的:讓人們積極地為你效力。除此之外的任何說辭都是一種謊言。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引爆點”的概念:在許多難以理解的流行潮的背後,我們能從中發現關鍵的因素,它們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有人抓住了某些引爆大衆情緒的“雷管”并且把它點燃,從而輕易地推動起了一個又一個流行潮。

引導公衆情緒,可以讓自己永遠處在“大多數人支持”的陣營中,而且始終保持正确。商家對消費者的洗腦體現了這一理論的精髓,許多營銷高手都非常擅長抓住公衆的内心需求,将它們彙聚在一起,成功地開拓出巨大的市場。

“流行”是怎麼發生的呢?通常有三種人在這個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聯系人”角色:他們喜歡搜集朋友,并且認識了很多人,随時與自己的關系網保持聯系。這一角色具備了某種優勢:他們可以把信息快速地散布出去。因為他們人脈豐富,衆人對這些信息經常深信不疑,這就導緻了信息的大面積和迅速地傳播。

2.專業人士: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在公衆的眼中“什麼都懂”。他們是某一種知識的達人,能夠不厭其煩地把相關的知識拿出來和朋友分享,還能表達出很好的說服力。當他們對某一件事情很狂熱時,就能發掘出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并讓公衆相信“這是真實的”。比如,一些名人和專業者對于某件商品的推銷所産生的廣告效應,公衆常在他們的推薦和研究下,産生大面積地購買這件商品的消費行為。

3.産品營銷從業者:推銷員似乎“什麼人都能夠說服”,雖然這種人沒有很深的知識,但是有特殊的能力讓人們在短暫的時間就交付信任。這個角色能夠把内行發現的東西與人們以簡易的語言溝通,然後促成購買。他們活動在第一線,直接促使交易的産生。

這表明了“信息傳遞者”環境的巨大威力,與其說服某些個别的人,不如改變和利用他們所處的環境。因為任何流行的趨勢都需要一個發展的溫床,它們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通過長期醞釀,在條件合适時才突然爆發的。聰明人懂得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時機,或者知道如何觀察并推動這種環境的形成。

當一個帶有某種傾向的環境形成的時候,個人的因素就不重要了——個别的反對者和“清醒”的旁觀者,很難在此時改變公衆的喜好,影響這種趨勢的發生。就像在一個非作弊不可的環境中,不論是哪種家庭出身的學生都會傾向于去通過作弊來獲得好成績,老師的勸說和個别同學的阻止,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直到這個環境發生改變,人們才會集體反省自己的行為。

這便是大衆情緒的特點,他們具有盲從性,不加以深入思考,一旦被引導上路,産生慣性,很輕易地就能被引爆,産生強大的效果。在大衆情緒的世界,隻要一件物品或一個觀念擁有适當的條件,就可以形成一個風潮。那麼,如果你掌握到了這個趨勢,就可以讓一個趨勢引爆起來,為你所用。

公衆的情緒具有無比強大的力量,擅長洗腦的人都是高明的“情緒推手”,他們無比深刻地了解群體的情緒是怎麼回事,能夠聰明而冷靜地利用這一點。

在現實世界中,圍繞在我們身邊的輿論和媒體平台,你會發現它具備一個脫離客觀和總是向某個傾向性滑落的特點。媒體聲音時常在兩極之間飄搖不定,它并不想告訴你真實的信息,而公衆的情緒恰好又喜歡極端的信息,他們不斷地被感動和激怒。

可以說,一旦公衆情緒被引導,就會形成巨大的聲浪:流行的趨勢或對于某一意見的強力表達。政客和營銷大師對此十分在行,他們天生便是這種聲浪的制造者!

《烏合之衆》的作者、法國哲學家和社會學者勒龐便對此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被湮沒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治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