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好的習慣都不是自然産生的,但對一支優秀團隊而言,這些好的文化需要通過有組織的培訓來進行培養,這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所在。你建立了一個團隊,這還遠遠不夠,因為你還需要幫助團隊的發展。
說起來總比做得到容易一萬倍,管理的成功和凝聚力的保證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這意味着你必須給團隊成員灌輸這些信仰,讓他們堅定地認為,這是他們通往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唯一之途。
“團結”洗腦
我想,在國内的組織内,尤其是同級之間,貌合神離是司空見慣的,明争暗鬥也如同家常便飯。國外這種事也比比皆是,處理同事和員工的關系,對于組織的領導者來說,從來都是一個挑戰。
“團結”思想的洗腦目标:讓組織成員認識到走向合作是明智之舉,明争暗鬥隻會自己受損!從而舉手之勞不會旁觀視之,主動合作成為一種團隊風氣。
洗腦進行到這個階段,通常會應用到這樣一句名言:不破不立。當員工不團結時,如果你不能把員工頭腦中不正确的思路清除掉,企業所要傳遞的思想就無法植入。在很多相關事件中,培訓者都試圖讓員工更多關注晉升機會,關注個人的成長,而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既得利益的争奪上。
有時候,聰明的管理者會利用金錢的誇張使用,來沖擊“馬上賺錢最重要”的思想,告訴員工:“按照公司的意志,你可以獲得超乎想象的金錢。企業精神領袖的生活,就是你們的榜樣。”
在任何的團隊中,一個人的能力都包含了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個人的知識、經驗、技能、體能等,這個算作人的内在能力,同時也是人的有限能力!沒有誰可以獨自解決一切問題,哪怕他是巴菲特,他在股市上的任何一次行動,也需要助手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密切協同。
第二個是個人盟友給自己帶來的推力以及對手(對手陣營)給自己帶來的阻力。本質而言,這個算作人的人緣能力,而且是人的無限能力!你可以有無限的盟友,也可能有無限的對手(敵人)源源不斷地給你制造麻煩,阻礙你将一件事情辦好。
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的,隻有公司内部的人。而在工作中,能制造阻力的,也多為公司内部的人。
1+1>2,是因為組織成員相互幫助;1+1<2,是因為組織成員相互傾軋!這就是一個團隊必須進行“團結”洗腦的原因,團隊成員無法協作和互相信任,就會導緻組織效率的崩潰,成為一個“軟弱”的團隊。
任何人都是有用處的
對團隊來說,任何人都是有用處的,正角和反角都有他們同等重要的價值。在老闆眼中,沒有所謂的好員工和壞員工之分,隻有什麼時候使用的問題。因此,我們才會發現,一個經常告密的職員被他的同事深惡痛絕,卻在老闆那裡如魚得水。
這就是管理的奧秘,用人關鍵在于看你怎麼用。
在一座寺廟中,一進廟門,首先你會看到一尊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是在很久以前,其實這兩位并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寺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了。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将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锱铢必較,讓他負責财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寺廟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就表明,在真正的用人大師眼裡,沒有一個手下是所謂的廢人,關鍵看如何把他們派上用場。
“各自的責任”和“共同的結果”
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是,我們都必須面對周期性的“團隊挑戰”。比如,為了某一個項目,團隊需要超越當前或者以前所完成的工作,那麼就必須做些事情,通過凝聚力量來完成這樣的超負荷的目标,把大家的力量聚攏起來。
項目的類型有許多,對于老闆或部門的管理團隊而言,可能面臨削減20%的總成本或者總員工數的任務;對于一個銷售或業務發展團隊而言,目标可能是下個季度增加10%的銷售收入。
但不管面對什麼挑戰,團隊的主題都是由它的精英成員一起來完成這項工作,通過分配任務,确立各自的責任,最後取得共同的結果。部下如果抱團對抗上面布置的任務,一盤散沙,無法凝聚起來,那麼領導就會備感孤獨,任何一個領導都不會允許出現這種情況。
這就是“各自的責任”和“共同的結果”的管理命題,團隊協作的灌輸和集體執行力的體現,才是對這個團隊真正的考驗。
隻有通過真正的協作去應對這些問題,才能取得出色的結果。人們必須有意識地做出一個共同的決定:超越簡單的、對于命令的服從和單向的合作。
這樣的結果就像一個人渴了會喝水一樣,不需要别人的驅使,你就會本能地去做一件事。某些執行的本能完全生長在了大腦的意識中,成為了身體甚至生命的一種使命,如果你能将手下訓練到此種程度,我們很難不承認你是一名最為優秀的部門主管。
如何改變他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