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擇地組合和提供信息,目的在于讓對方發現可知覺的信賴性,對我們産生最終的信任。人們都認為,站在自身利益對立面的說話者是真誠的。比如,當一個演講者站在一個出人意料的立場時,人們就更傾向于将他們的論點歸因于客觀事實,并認為他們是具有說服力的。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就像一個吝啬鬼式的人物提出要為一起人身傷害事故提供慷慨的補償時,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人們對他的印象會瞬間改觀;而一個和藹慷慨的人提出吝啬的補償時,也會産生同樣的影響效果,這樣的舉動都會極大地改變人們對他的既定印象。這就是有選擇地組合信息的結果,它會強化某一方面的認知,從而打破思維的定式,引導事情向你期望的方向發展。
注意吸引力和偏好
在說服時,為你們提供他們偏好的東西,則更可能得到較快的和你想得到的回應。如果你注意到了展示吸引力和提供偏好,那麼就算一次短暫的用詞很少的談話,也足以增強我們對某個人的偏好和對其影響力的回應程度。
這是人性的弱點所在:個人偏好使我們樂于接受傳達者的觀點,事後也能引發積極的聯想。
展示你與他人相似性的吸引力,因為人人都喜歡和相信跟自己相似的人,人們對于自身團體的回應也更好,就像國家與民族認同,宗族和老鄉認同,還有黑人與黑人之間的特殊情感。
這種相似性的吸引力,會極大地掩蓋事實上的可信度的脆弱,人們冒着犯下主觀偏好錯誤的風險,也會更願意相信你說的就是事實。
當然,如果某種選擇關系到個人價值、品味或者生活方式,那麼相似的傳達者就具有更強的影響力了。
在完成了上述準備後,最後才是你說了什麼(信息的内容和你想達成的目的)。
隻用了一句話,争議就消失了?
短短的一句話,就可以令事情改頭換面,你能做到嗎?
一句話說服對方的七項基本要素
1.關鍵與合乎情理的請求。
2.适當的拒絕。
3.不可隐藏的批評。
4.必要的道歉。
5.表達積極的信息。
6.表達消極的信息。
7.表現你的“自我存在”。
這是七項可以幫助你“化腐朽為神奇”的積極說服的基本要素,如果你能夠将這“七項一句話說服要素”加以靈活的利用,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時候,在雙方的博弈中,短短的一句話是否到位,就決定了你和對方的交流能不能暢通無阻。無論你的語言有多麼簡潔,有一個前提都是你需要遵守的,那就是認真地聽取并尊重對方的想法,這樣會有助于增加你獲得對方的理解和認同的幾率。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說服都隻有一個目的:使雙方利益最大化!能表達出這個意思,你其實就已經赢了一半。
引誘人的心理手段:“怎麼講”比“講什麼”更重要
同樣的話題,有時候會讓人産生完全不同的沖動。
我在紐約參加由戈瑞舉辦的一個兩小時的培訓課程時,有一位好萊塢的演員來聽我們的講座。講座結束後,他讓戈瑞介紹與我認識,握手之後,他談了自己對于這場講座的體會。
“格蘭德,我在兩個月前,聽過另一位培訓專家的課程,雖然你們兩人教的東西幾乎一樣,感覺上卻有天淵之别。”